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2章 老臣想致仕回家  (第1/1页)
    朱寿一直认为大明军队中后期干不过起义军,最大的原因是‘武官承袭’的制度。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可不代表儿子打洞的手艺比老子好。    去年的武考很能说明问题。九边等边防重地承袭父辈官职的武官们还算好,常年受鞑靼的威胁,手上的功夫和战场的指挥都过得去。    辽东参与了走私案的武官们,大都真才实学。所以朱寿才会让他们去铸币厂做苦力赎罪。换成是内省的武官们犯事,朱寿绝对杀一窝,让他们给有才干的人腾地方。    军校招生特意指明:不看家世、不重官职,只看能力。朱寿在官员中的名声不好。但在军中尤其是底层士兵中,很是受追捧。引得各地卫所的有志青年纷纷来京报名。    “仇钺、冯祯……哟,连三奇和尚周友都来报名了。”朱寿从东厂送来的军校首批学员名单中,看到了不少历史上留下痕迹的名字。    “嗯?彭泽?徽州知府?”朱寿让东厂发电报询问军机处,“为何有文官被录取?”    历史上,彭泽是继马文升之后的又一位能打仗的兵部尚书。可朱寿要求文武分离。除兵部有文武混杂之外,文官和武官的权限已然分明。    进士出身的彭泽如今任职知府,就不应该参加军校。一旦参加军校,以后只能担任武职了。    很快收到军机处的回电:彭泽已辞官,以平民的身份报名。    “陛下,是否要东厂深入调查?”    朱寿想了想,笑着摇头道,“算了。甭管是彭泽本人的选择,还是文官们不舍得放弃兵部尚书一职,只要在规则之内,不必多管。”    他想要抬举武官,让文武并驾齐驱。兵部尚书最好能有武官担任。可文官们好像不想轻易放权。    反正他唯才是举。彭泽若表现出色,和原历史一样,成为兵部尚书也不是不可。    前方有座驿站,府军前卫指挥使江彬已经等在此处。    “参见陛下。”江彬躬身行礼。江彬没有和朱寿到山东,而是去了东北一趟。    朱寿屏退左右,让谷大用在外头守着。    “东北局势如何?”    “大致与武靖伯描述的相当。”    “东西呢?”    “已经交给西厂秘密押解进京。”    “消息可曾泄露?”    “臣愿用项上人头担保!”江彬嬉皮笑脸地说,“就算干活的人说出去,别人也猜不到到底是什么。就算知道了又怎样!天下都是陛下的,陛下何须遮遮掩掩的。”    “朕得装穷。不然朕怕到时不好收场。”朱寿牙疼地说。男人什么都能没有,就是不能没钱。这条法则千古不变。    手下的人一个个都是败家子。按照李东阳拿出的法子,他起码得贴补出五百万银币!张忠闹出的事,天知道要花多少钱善后。都把他当财神爷!    李东阳和张忠搞出来的事,最后肯定还是他来收拾。    皇帝真不好当。    他不得不抢劫全世界养活大明!    欧洲虽然靠近大海,但他们制盐的技术差,提取海盐很麻烦。盐在欧洲很昂贵,只有贵族才能食用的起。把盐卖到欧洲是个很好的主意。可欧洲有个汉萨同盟,他们垄断了食盐交易。    现今最重要的是重建商路,不是和汉萨同盟冲突的时候。    除了盐,还有什么能在避免战争的情况下洗劫世界呢?    糖!    华夏很早就有制糖技术,印度的制糖技术也经由十字军东征传到了欧洲。可那都是从甘蔗提取糖的工艺。甘蔗的含糖率很低,致使糖价一直居高不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