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章 常久全的往事 (第2/2页)
子治病。 听了常卓的解释,常久全是喜出望外,他不在意这几粒的药丸的价值是多少,他在意的是妻儿服食之后有没有作用。 等他用水化了一粒壮骨丹,心翼翼的给妻儿服食下去后,过了大约十五六分钟后,原本气息奄奄的梅荣和田呼吸急促起来,原本灰白的脸上也多了几丝淡淡的血丝。 看到这种情况后,常久全是喜出望外,从妻儿的呼吸中,他能听出,他们的生命力又强了几分,这是他想都不敢去想的。 梅荣母子的变化,常卓也看在眼里,他在欣喜的同时也知道了为什么这种药丸在黑市上能卖到那么高的价格,一千万美金就是他几辈子都赚不回来的。 虽心里羡慕,但是常卓没有一丝眼红,他倒是觉得这几粒丹药送来的及时,至少在近期内这对可怜的母子没有什么危险了。 看到梅荣母子稳定了不少,常久全感谢了一番常卓,常卓摆了摆手,接着告诉常久全他这次过来除了给他送壮骨丹之外,只要是接他去杨家沟。 他在回来的时候,杨承志就安顿他,让他把常久全接到杨家沟去找一个叫杨凤山的村支书,村支书会安顿好他们的。 到这里,常卓满脸笑容的告诉常久全,杨承志接他们到杨家沟不是为了便于治病,而是让他两去杨家沟的酒厂上班,也就是以后的生活基本有了保障。 听到这里,常久全才听明白,这个杨家沟的杨承志是想帮主他这个从不认识的人,而且还给他安排了人人羡慕的好工作。 这时候的常久全也不在推辞,他现在就想挽救妻儿的生命,要是妻儿有救了,哪怕是以后用他的生命去报答杨承志他都愿意。 常卓和常久全两人只用了半个时就把东西收拾好了,常卓出去打了一辆车,拉着梅荣母子和家中还能看得上眼的行李离开了令常久全伤心的水头。 因为拉着两个昏迷不醒的病人,这车足足用了一个多时才到了三十多里外的杨家沟,等到了杨家沟常卓立马拨通了杨承志留给他的号码。 那边早已接到通知的杨凤山接到常卓的电话之后,立即到马路上去迎接常久全这一家子。 村里人都是实在人,杨凤山也不例外,见到骨瘦如柴的梅荣母子,爱心立马泛滥,带着这几个人到酒厂的宿舍中安顿下来之后,立即自掏腰包又给常久全这个新家置办了不少东西,还让自己的老板把家中留下的rou菜送给常久全不少。 接到通知的闫雪飞当然也的拿出厂长的派头,立即派人出去给常久全这个家置办了别的宿舍所没有的电视和冰箱,还当下给常久全先预支了一个月的工资,同时安顿村里饭菜做的香的人家,每人一天给常久全做饭做菜。 常久全七尺高的男儿见到这一切,感动的是痛哭流涕,几年了除了几个和自己一起跑过煤车的朋友之外,还从来没有人这样关心过他们一家,而这里的素不相识的人们一见面就这样对待他们,这让常久全如何能受的了。 这一个来月下来,妻子梅荣和儿子田在杨承志留下的壮骨丹的调养下虽没有太大的起色,但是最起码生命力旺盛了不少,至少在短期内没有生命危险了。 。。。。。。。 坐在那里沉思了许久的杨承志突然眼前一亮,他想出了一种治疗常久全儿子田的方法,不过这种方法只能他自己知道。 想到这里,杨承志转头对不知道想什么的常久全道:“久全大哥,我想和你田的事情”。 常久全听到杨承志的话,从回忆中醒悟过来,看着面色复杂的杨承志,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不过还是咬着牙道:“杨兄弟,有什么话你直接就行了”。 杨承志头,“久全大哥,我也不瞒你,田的病情要比嫂子严重的多,田能活到现在简直是个奇迹,我也想了不少方子,可因为田年岁太,身子骨也经不住折腾”。道这里杨承志停顿了一下,他想知道常久全心里是怎么想的。 常久全听了杨承志这话,眼眶一红,长叹了一声,看着病床上的儿子,喃喃道:“儿子,都怪爸爸,要是爸爸哪天不出车的话,你们母子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你的事情爸爸也尽力了,要是有来世的话咱们再做父子”。 道这里,常久全的眼泪止不住的滑落下来,其实他在儿子田刚出事的时候就知道儿子受的伤要比妻子眼中,那时候医生就告诉他,田能活着简直就是个奇迹。 隔了一会常久全抹了一把眼泪,低声问道:“杨兄弟,难道没有一办法了,”父子连心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常久全也不愿意放弃。 杨承志定了定神,看着常久全道:“办法还有一个,不过希望不大,你要是信得过我的话,就让我把田带走,我带他到平城三医院做一个封闭治疗,要是有成效的话,半个月的时间,田就能回来”。 听完杨承志的话,常久全想了想,“杨兄弟,对于田你有几分把握”。 杨承志想了下,“三分把握,久全大哥话我明,嫂子的事情我真的有把握,不过田我至多有三分的把握,治疗不治疗都在你”。 常久全听完杨承志的话,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田的床边,低头在田瘦的只剩骨头的额头上亲了一下,又用手在田的身上轻抚了几下,转头对杨承志道。 “杨兄弟,田就交给你了,要是真的治疗不过来,我希望你能把田给带回来”。这话中的意思很明显,即使田真的没救了,常久全也要让田魂归故里,不让他这个幼的灵魂飘散在外面。 杨承志头,“久全大哥,没问题,这个我可以保证,即使我救治不好田,我也把田带回来,让你看他最后一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