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在手_第二百七十六章 低级错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六章 低级错误 (第1/1页)

    “头儿,我犯了一个大错。”

    张伟满脸羞愧的站在楚胜利面前。

    来到切尔诺贝利十天了,每片实验区洒下的孢子没一个存活。

    不仅仅造成了高达七位数米元的损失。

    更影响了楚胜利的名声。

    不仅仅是看笑话的毛熊团队,就连在切尔诺贝利进行辐射研究的团队里,也传来了不友好的嘲笑。

    “泰坦科技牛皮哄哄,可编程抗辐射集群,多么高大上的名词,结果呢,十天连个响动都米有。”

    “真菌在哪儿?蘑菇又在哪儿?”

    “吹牛还是做秀。天知地知,楚胜利知道。”

    “头儿,我的锅。”

    “是我们的问题。”

    张伟手下的生物狗头子,一个比一个脸红。

    因为他们这么多人,竟然没有一个能够看到,指出这个错误。

    “实在是太低级了。”

    “我们挑选的真菌,很符合加州本地的环境。”

    “可这儿,是二毛子国的切尔诺贝利,来自于米国的真菌,根本就无法在这儿生长。”

    以张伟为首的生物狗们惭愧得低下了头。

    如果地面上有条缝,他们恨不得马上钻进去。

    尽管他们谁都不是真菌学专家。

    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

    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

    白白浪费了十天的时间还拖累了自己老板的名声。

    这真的太蠢了。

    楚胜利拿起了团队提交的报告。

    一目十行的扫了一遍。

    “这的确是个很蠢的错误。”

    “你们几个,这个月的贡献点没了。”

    生物狗们点点头。

    “可以对切尔诺贝利进行实地采样。”

    “不过,需要加上一个。”

    楚胜利拿起笔:“石棺内部,辐射最强的机组核心,长了一种幽灵洞xue菇。”

    “我们需要得到它。”

    “是,头儿!”

    生物狗们拿着楚胜利的批注,离开了。

    他们来到了临时会议室。

    整个团队,都在这里。

    “不能够再犯这种低级错误了。”

    “按照报告上的真菌,通知二毛子国方面,让他们配合我们的工作。”

    “联系加州总部,把报告发过去,让后勤部门,哦现在是后勤事务部了。让他们根据这些真菌的学名,找到有关它们的所有资料,同时,让他们设计出可行的获取样本的方案。尤其是头儿亲自点出来幽灵洞xue菇,这一定很重要!”

    生物狗们迅速的行动了起来。

    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

    自己犯下的错误,就要从自己的手中结束。

    他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不禁没有因为失败而沮丧,反而变得更加的专注。

    这让心思各异的围观者们,大为诧异。

    “还以为这些家伙都是楚胜利高薪养着的少爷兵,顺风顺水的时候所向披靡,一到了逆风,就萎靡不振,现在看来,严重低估了这些生物狗的韧性。”

    “失败并不可怕,错误也不是问题。”

    “找到原因,解决它。现在楚胜利这团队已经展现出来这方面的特质。”

    “这群生物狗,在精神属性方面,也配得上他们得到的荣誉啊。”

    看着这些用倍加努力来追回进度的生物狗。

    即便是对楚胜利意见极大的毛熊团队,也心生佩服。

    不过,当张伟找上二毛子负责人雷布罗夫,要求他们帮忙提供样本时。

    雷布罗夫面露难色。

    “您要求的这些真菌,大多数都是生长在石棺的正面,也就是辐射更强的野外环境下。”

    “且不提幽灵洞xue菇,您清单上的这些品种,至少有四成,都是百倍,甚至数百倍正常辐射强度下的危险区域。”

    “一来,我们没有这么多熟悉危险区的人手,二来,我们没有相关的采集设备。第三,我们现有的防护服,根本不能支持长时间的野外活动。”

    雷布罗夫并不是推脱。

    没有熟手,就意味着普通人会因为人生地不熟而耽误时间。

    这在正常的地方,没有什么。

    可在强辐射区,每一秒钟的停留,都会吃到大量的辐射。

    逗留时间越长,能够进行工作的时间就越短。

    采集设备同样很重要,强辐射地区的一切,都带着辐射源。

    如何安全的收集,将它们安全的带回实验室,需要极为专业的设备。

    而没有更好的更高级别的防护服。

    让人到这些高位区域进行采集作业,那就是送死。

    张伟虚心的拿出了纸笔。

    “还有什么需要的东西,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麻烦雷布罗夫先生您都提出来,我们一起商量怎么解决。”

    雷布罗夫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方方面面的问题。

    张伟恍然的不住点头。

    之前不是没有做这方面的准备。

    可是当听到雷布罗夫将切尔诺贝利特有的情况,一一提出时。

    张伟这才发现,因地制宜究竟有多么的重要。

    “谢谢您,雷布罗夫先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