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明帝国_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常 (第2/3页)

构诞生之前的某一刻,或者某一段时间——在那可能是无限短而又无限长的时间中,创世辉闪理论上不会支持任何稳定的秩序结构的存在与运作,因为它的内部本身就不存在任何稳定的秩序法则,甚至也不兼容利用晶能等超凡资讯构筑的实体强法则。

    这些属性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如果想要在创世辉闪中存活,信息体就必须要有极高的自洽完整性和自洽解释能力。否则,存在于其中的造物所遭受的压迫,就远比调慢光速之后瞬间坍缩的恒星还要大得多,后果也严重的多。

    帝国则类似——帝国本身就像一个环境,而帝国的任何目标与任何指令要想自洽就必须顺应整个环境,哪怕环境本身是畸形的。

    如果不顺应环境,不顺应由宏观稳定趋势所推动的潮流,那么许多空想的目标与不现实的做法就必然会成为空中楼阁。环境与现实总会发生变化,而在未来,或许已经高度变化的环境也会否决现在的一系列铁律——因此,现在与其说挖空心思调整这些内容,还不如想办法让帝国变得更加坚固。

    在重装堡垒世界中,淡金色与紫色的雾团不断联结起来,将一座座建筑物包裹在由超凡资讯组成的云雾之中。重装堡垒星的整体结构和联络节点正在被调整,许多功能被进一步增强。晶能恒星和奥术恒星也同样在经历这些改造步骤——它们之间的连接网络节点正在被增强,但是与此同时,新的“熔断”属性也已经被赋予这些在无形中串联起资讯星网的星链。

    由于现有的设备组在反应时间与稳定性方面上仍然难以适应Σ舰队所带来的高强度、高烈度战争模式,利用正向感应机制进行运作的设备不可靠的程度也因此而上升——从已经被整理出来的星网运作资料之中,帝国研究人员发现了大量的关键线程重置、超限响应以及部分区段不回应等异常现象,星网甚至直接被秩序修正广域融合场侵入过:

    很多时候,帝国设备的响应速度赶不上现实环境的变化速度,如果强行令其适应,就很容易导致这种命令与实际cao作脱节的现象——当肢体被砍下,痛觉不一定会立刻袭来。

    而包括熔断在内的部分反触发模式将会尽可能避免这些问题。由于反向的单一模式cao作比正向的筛选性cao作要单一的多,因此整个星网一旦处于危险之中,它的战时紧急反应速度将大大加快——这些连接映射具有极高的单向强度,但是如果一旦信息流的方向出现了星网整体对外输出层面上的“反转”,或者资讯星网的内部出现了区域性的不可控数据流,那么那些原本强度极高的映射就会立刻崩溃。

    很显然,这样的做法也仍然存在问题,而且还会带来新的问题——资讯星网之中的熔断必然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并且,资讯星网本身的诸多属性仍然需要正触发机制来控制,原有的问题因此无法完全避免。只能先尽可能使得问题之间变得更加协调,短板变少。等日后帝国掌握了更强的技术,或者认知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之后,对此类问题才能再行调整。

    ……

    虚空之中,越来越繁忙的航路正在彻底将所有世界连接起来。比起技术刚刚开始跃升时,帝国的世界之门单体无论是从规模上来看,还是从性能上来看都比原来强大了许多。

    不过即使是这样,这些已经高度固定的结构现在也很难再满足帝国越来越高的通航需求了——一座大门能同时接通的目标和大门本身的通行量都是有限的。

    因此,帝国开始进行一种新的处理办法——世界之门本身的“跳跃功能区间”难以进行精细化的分区调频以及广域覆盖性广播,那就让它们的功能回归到较为单一的层面上:它们的所有匹配频率不再对准哪些常规世界,而是对准被划定的区间中存在的“圣音礼赞”虚空要塞撑起的秩序场。后续的复杂目标交由有能力完成的设备继续执行。

    “圣音礼赞”要塞可以进行超远距离的目标频率标记,而要塞本身的庞大体量与外接接口可以保证要塞本身功能的进一步延展。便于cao控、结构单一的人造秩序场更适合进行概率区间划分与匹配。如果圣音礼赞要塞能够在功能延展之后取得良好的成果,那么或许帝国的“下一代”信息转移系统将会从这里起步。

    可以预计的是,这个过程会很漫长,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帝国必然会不断发现现有的流程之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

    ……

    舰队在虚空与世界之间不断巡航。它们与虚空要塞和天极雷达阵列一起,为整个帝国担负起“眼睛”与“耳朵”的责任。

    上次大规模的断裂带战争结束之后,虽然类似强度的战役没有再出现过,而虚空相当广阔的范围之中目前也没有再发现那种无法被看透的黑暗阴影。但是在帝国疆域不断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摩擦却始终未曾消失过——Σ残存的边境世界,正在缓慢腐烂的暗星要塞和难以再做出任何回应的常规飞船,世界内部的各类设施,以及规模不一的离散舰队始终都存在,而它们引发的战争也始终没有完全消失。在帝国的国境线上,类似的战火从未彻底停止。

    这其中,有许多现在看来的“小战役”规模已经可能等同、甚至超过“新帝国”初期时遭遇的、需要举除总旗舰之外的全国力量来对抗的战争。

    现在帝国已经远远比那时要更加强大,曾经被看作是近乎毁天灭地的战争也不再那样令人恐惧。强大的前线舰队,更加丰富的战争经验,以及火力强大的超级“后援”,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之后,它们足够碾碎这些曾经难以面对的困难。而在帝国的高危险试验场中,许多称得上是“正牌”的Σ造物残骸的一部分则被摆进了研究拆解场——相比于那些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