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帝国_第三百八十九章 ??吴师傅:手到病除的汽车医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九章 ??吴师傅:手到病除的汽车医生 (第2/2页)

工作不沾边的事情,直接关系着工作的效率、工作的成果,甚至工作的成败。

    借用一句老话,这叫处处留心皆学问。

    一次,天下着大雨,他接到一道救援指令说:一辆公交车掉进了沟里。

    凭经验,他知道那段去平昌的路,沟比较深。

    从出事车辆前桥、钢板都已摔断的情况判断,不带上几块钢板不行。

    到现场后,他把带来的钢板铺在柔软的、满地都是泥水的地上,慢慢地把车支起来。

    然后,又用钢板等材料铺好一条路。

    顺着这条路,他开动这辆已失去气压的车爬上路面。

    事后,有人说,没气压的车你也敢开

    吴师傅说,车没气压也就是没有刹车,开起来风险的确比较大,但修车的人必须会开车,而且技术必须好。

    只有这样,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同时,也能发现故障车的‘毛病’在哪里。

    譬如,车辆传动部分的闸箱、差速器、车轮等部位坏了,不把车开起来查不到,甚至是车的速度达不到一定程度,也感觉不出来。

    因此,他必须掌握这项过硬的开车技术。

    只有掌握了这项技术,才能做到修车所必须的‘七分判断、三分干’。”

    林双喜说:“嗯嗯,主人是这个道理呀!”

    沈笑夫认真地听着,同时认真地吃着。

    邓嘉林说:

    “现在,关月钢在公交系统是出了名的‘超级明星’,以他名字命名的技术保障小分队活跃在首都公交保障的第一线。

    哪里竖起了‘劳模吴月钢技术保障小分队’的队旗,哪里就意味着公交线路的保障任务最艰巨、也最有保障。

    正是因为这面特殊队旗的飘扬,也让无数的公交司售人员心里多了一份‘踏实’、一份‘安心’。”

    林双喜说:“要是你的手下有这样一员大将,那该多好!”

    沈笑夫说:“那就是最大的卖点!哈哈哈!”

    林双喜看着沈笑夫说:“呵呵!活学活用啊!”

    邓嘉林继续介绍:

    “2004年,市里首次举办汽车维修高级技师班,吴师傅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而此时,汽车工业发展很快,电器、电脑得到广泛应用。

    在街头飞奔的京华巡洋舰公交车用的是康明斯发动机,对它的检测用的是电脑。

    看着满是英文的电脑,已经44岁的吴师傅看不懂,觉得很难,不想再学了。

    然而,看到埋头干活的老师傅、再看看刚入职不久的年轻人,他觉得自己没有不学习的道理,也找不到不进步的理由。

    于是,他到厂技术科请教,让人为他翻译那些难懂的英文。

    慢慢地,他上了道。

    自2008年以来,公交车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达到欧4、欧v标准的车辆成为了公交线路行驶的“主角”。

    面对这些新型发动机所使用的电控技术,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钻研维修知识,拿着技术书籍对着发动机、底盘等部位逐一琢磨。

    由于坚持,他实现了自己订下的‘对所有新车型的主要技术要达到半年通、一年精’的工作目标,并总结出了适合新车型保养需要的‘听、检、断、试、查’新五字工作法。

    一天,吴月钢正在对车辆进行调试,班组的职工找到他说,有一辆公交车司机报修‘打不着车’,但找不到故障点。

    他经过对各部分电控模块检查,利用专用检测设备对故障进行断定,根据自己所积累的技术知识,对故障点进行了综合判断,确定故障点是发动机与变速箱通信线路接口插头发生了松动。

    于是,将该插口重新插牢。

    一个不显眼,而又难找的软故障即刻消除了。”

    林双喜问道:“吴师傅有什么心得体会之类的吗?”

    邓嘉林说:

    “有啊有啊!

    30多年来,吴月钢坚持在车辆调试中突出一个‘细’字;

    在质量验收中体现一个‘精’字;

    在为运营一线服务中讲究一个‘实’字,

    在保驾护航中充满一个‘情’字。

    他被公交保修分公司聘为‘首席技师’,他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公司上下的肯定。

    我碰到不懂的,经常向他请教呢!”

    林双喜:“相当于你的技术顾问!”

    邓嘉林:“对对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