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五章 清明上河 (第2/2页)
、秦桧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大权在握、无恶不作。” 常主任说:“蔡京残害忠良,秦桧充当汉jianian,在外敌入侵之际,他们总是贪生怕死,对金国、辽国甚至西夏屈辱议和求和,出卖国家利益,丢失大片土地,甚至把抗金名将岳飞等人杀死。” 孙教授道:“而皇帝更是纸醉金迷,北宋的皇帝们不顾边关烽火,却热衷建造宫廷楼阁。他们整天沉湎于酒色之中,有的皇帝私逛妓院,有的大搞裙带关系,甚至将宠妃的伯父提升为掌管全国财政的三司使。” 常主任道:“南宋皇帝们则偏安杭州,忘记丧权辱国、国难家仇,贪图享受。有诗为证:‘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样的腐败,国家岂能不亡?” 解说员小jiejie连连点头,心想今天碰到大专家了,这么有学问! 当然有学问了!人家可是堂堂水木大学的知名副教授,沪上交大负责接待常主任! 厉害吧? 这时候,沈笑夫心想,铜车马与《清明上河图》是华国文化的缩影。 它们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少风起云涌,在今天,却仍然能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折射出无与伦比的光芒。 整个参观过程大概花了45分钟。 回溯历史,从我国最早的模块状城市发展规划遗迹开始,最终到充满未来感的舒展空间,这里给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国式答案。 45分钟,沈笑夫感觉穿越了时间与空间,重游了华国历史; 45分钟,将华国人的文化与梦想熔于一炉。 从华国馆出来,大家叽叽喳喳,讨论着参观感受。 孙教授说:“王立志、李长河、沈笑夫,你们三个同学来谈谈感受吧。就说印象最深的吧!” 王立志首先发言: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场电影《历程》:两个小孩在客厅玩耍,大人们围坐在方桌旁吃饭,一家人虽拥在狭小的房间里却其乐融融; 接着画面变了,长条凳变成了椅子,孩子们也换上了新衣服; 转眼间画面又变成了一个小孩坐在灯下聚精绘神地读书:日光灯由台灯取代,桌上也多了一瓶果珍,学习条件大为改善了; 最后一个画面描绘了新时期家庭生活的场景:一家人围坐在沙发旁看电视,茶几上摆着大蛋糕,吊灯变得更华丽了,电视变成了大彩电…… 一副副场景的变换向我们描绘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大家点头微笑。 李长河同学说: “我印象最深的是,走出影院我们又来到了家具展厅。 1978年时,只有藤条椅,孩子们多趴在凳子上学习,墙上贴着几张奖状和黑白照片,书架顶上摆着一台老式收音机,看起来似乎很落后; 十年后,1988年时:展厅里出现了台灯,平整的写字台,带靠背的椅子,书架上摆放了一些工艺品,最突出的是有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比起先前进步了,但远比不上今天的电视机; 又过了十年,展厅的家具又带我们进入了1998年:最醒目的是出现了台式电脑,电视也变成了彩色的了,不过比起现在彩电并不大,小火车等类的玩具摆在地上; 最后是2008年的展厅,沙发变得更舒适了,墙上挂着液晶大彩电,既美观又实用,笔记本电脑取代台式机,轻巧方便……这些都见证了我国由落后走向富强的过程。” 孙教授和常老师点点头。 沈笑夫答道: “最让我难忘的是--我还观看了一部‘水墨动画片’,会动的《清明上河图》。 一瞬间,我仿佛乘着时光机,来到了1000多年前的汴京城。 这里车马川流不息,行人熙熙攘攘。 对,前方就是虹桥,它从汴河的脊背上横穿而过。 桥上真是热闹非凡,卖艺的人,耍得不亦乐乎;摆摊的小贩,卖力地吆喝着; 坐在轿子里的达官贵人,神气得不得了; 出入京城坐着马车的官员们,威风凛凛的;还有平民百姓、来往的商人…… 这时,有一艘商船驶过来了,由于桅杆太高,船夫们正忙着七手八脚地将桅杆放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