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十九章 接下来要对付的目标 (第1/2页)
赵桓答应了他所请,王晨心里轻松多了. 赵桓所想不错,王晨就是想将这位太上皇一道绑上他的战车,甚至他准备在无上皇赵佶归来后,将赵佶也说动,与他站到同一战壕中.不只赵佶,其他那些因为他之功而被金人放归的宗室子弟,也要让他们与他同仇敌忾,一个鼻孔出气. 要是将这些人都团结起来,那他完全可以无视朝中那些弹劾他的人物. 有了这样的计划后,王晨对这件事的担心也少了去,一心投入稳定燕云一带形势的事务中去. 王晨抵达幽州后半个月左右,各地传来的通报表明,燕云十六州已经全部被我军接收占领,各将在接管了这些州城的城防后,也依王晨的命令,开始大力安抚百姓,剿乱平叛,恢复秩序. 现在情况是这样的:王晨自己亲自坐镇幽州,吴璾镇守顺州,曲端负责儒州事务,刘鍂坐镇檀州,陈淬率军进驻蓟州,陈仲刚和陈仲敏兄弟接管涿州,宗颖及其副将负责瀛州,莫州,新州,折彦质主镇武州,并负责蔚州,妫州的事务,这两州的军务由他手下的副将负责;李彦先负责应州的防务,赵立与岳飞等其他人马分手后,接管寰州,岳飞继续在朔州一带平叛,并负责朔州事务,张宪也成了独挡一面的大员,率军进驻云州.易州,景州等几个新拆分出来的燕云州城,也有将领们接管守卫. 大军进驻这些州城,并在短时间内加固了城墙,做好了长期屯守的准备. 不过这些地方地域甚广,居民复杂,又在我大宋军队接收前被金人放弃.逃离的百姓甚多,要想将这些地方很快安稳下来,难度是非常大的.更何况,主镇这些地方的都是一直带兵的人.他们对如何处理地方事务并不在行.朝廷任命的官员虽然已经在路上,但距他们抵达还有一些时候. 这些官员抵达后.也不可能马上就能将地方治理好. 以王晨大概的估计,再过一两年后,这些地方的情况会慢慢稳定下来. 在与金人的新和议达成后,朝廷指责王晨的声音也少了.最后终于没有,具体情况王晨并不知情,许多事是没办法打探到了,特别是关乎朝中高层人物之间如何商量决定这些事的相关情况,即使他人在开封,亲自布置手下打探这些事情,也不可能打探的很清楚. 对于这一切.王晨也是没办法,而且目前的形势也让他没办法将精力投放到朝中的争斗上面去,燕云之地新得,一片混乱.要将这一带稳定下来,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就不知道要多少. 他现在想的,就是尽快将这一带的形势稳定下来,少生乱,甚至争取不生乱. 南方的夏收已经结束,粮食产量还不错,但黄河以北的地方,却仍然一片糟糕,不但没办法向燕云一带运粮,甚至一些地方还要朝廷接济.夏粮收割前,粮食问题曾出现过紧张,让王晨一度紧张,但在朝中大臣宗泽,赵开,张浚等人的努力下,还是将问题解决了. 在夏收结束后,源源不断的粮食继续从南方运来. 有一点王晨不知道,在如何满足北方百万人马的粮食运输问题上,朝中起过好多次争论,一些大臣认为,既然北方战事已经结束,那燕云一带根本没必要留屯那么多的军队,可以让很多军队班师回朝,这样粮食,军械的问题就可以圆满地解决,接下来冬天时候,冬衣的问题也少些担忧. 但宗泽,赵开,张浚等人却认为,在北方主持军务的王晨既然没有主动提议撤军一部,或者让人马班师回朝,那就是北方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需要这么多的人马驻守,所以他们也驳斥了胡寅等人减少对北方粮食运输的提议,继续以王晨需要的量向北方运送粮食. 但宗泽和赵开等人也知道,要供百万大宋所需的粮食是非常巨大的数字,要维系如此巨大数量粮食的长期运输,定会拖垮大宋的.他们在满足王晨所需要求的同时,也征询王晨的意见,问能不能减少北方的驻军.不过王晨为了让燕云之地更加稳固,也为了避免秋冬时节,金人撕毁和约,趁机的sao扰入侵,没同意撤减北方禁军的人数. 但令至少三十万的厢军,在年前回撤到燕云以南至黄河一线的地方,并让朝廷安置这些人马.王晨这样的决定,让李纲,宗泽等朝中大臣还是松了口气,三十万人马的供度少去,那也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