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七章 周王后人(下) (第1/2页)
楚国临江,东方毓端坐于昭凰宫千秋殿的龙椅之上,将绣有卫国龙纹的暗红色锦帛打开来看,里面是卫王亲笔所写的一纸国书。 东方毓与诸葛遁迹少年相识,他的父亲和爷爷,甚至再上溯几辈,都与历代诸葛世家的璇玑孤岛岛主交往甚密。 所谓“世交”,放眼九州列国,恐怕再找不出东方家与诸葛家这样的百年交情。 所以卫王的字迹,楚王一眼便认了出来,无可仿造—— 愈兄殿下,楚君见安。 遥闻七王祸止,然楚睦王薨逝, 孤悲而不能泣,泣又于斯何意? 邻宋一步错漏,胜过十数春秋, 终得百年良机,此举宋国危矣! 蜀国发兵复齐,楚宋世交已破, 五国军盟裂宋,九州烽烟复起。 望君运筹帷幄,施号仁德之令, 重开昭凰盛世,止歇涂炭于今。 遁迹亲笔,姜稷拜上。 …… 楚王放下手中书信,长叹一声,不禁感慨昔年旧友,一个一个,都离彼此而去。林琅暴毙在眼前,写遍陈国曲的楚国纨绔,诸葛遁迹,如今也成了卫王姜稷。 东方毓,你又何尝还是当年的你? “毓”字已成“愈”。 诸葛遁迹,这世上除了我自己,只有你知道我的真名。 我的身世,倘若被旁人知道,不仅是我,就连我的远房亲族,也再难得安宁,甚至性命不保。 你将我的真名写于国书之上,是不是在威胁我,若我不同意加入你们的“五国军盟”,不帮助“五国军盟裂宋”,你就将我的身世,公之于众? 卫王姜稷,你既知道五国军盟会使九州烽烟复起,为何还要去“裂宋”?你既邀楚国加入齐卫陈蜀的四国军盟,为何还要我“止歇涂炭”、“施号仁德之令”? 诸葛遁迹,你到底是在威胁我,还是在……嘱托我? 亦或是,你在以卫王的身份威胁楚王,却在以诸葛遁迹的身份嘱托我? 因为你知道,当今之世也只有你一人知道,虞陵东方氏,实则是个假姓氏。 …… 此时楚国王后林珑缓缓踏入了千秋殿,远远看向龙椅上的楚王。曾经银杏树下对她展颜而笑的白衣少年郎,如今已身披龙袍,头戴玉旒,高高在上。 豆蔻年华初相许,本以为他只是个闲散江湖客,能带她去周游楚越山水,却没想到,有朝一日,楚国林氏百年基业,竟会易姓东方。 楚王抬头,只见王后独自立于殿门之侧,门外冬风萧索,于是起身相迎。“木木……” 林珑不禁哽咽。 那年昭凰宫的银杏树下,白衣少年笑对她说:“我与叔父和遁迹一样,都姓个复姓。” 楚国九公主不屑一顾:“复姓有什么了不起?我姓双木林,是楚国最尊贵的姓。你没看‘楚’字上面,就是个‘双木林’吗?” 少年依旧笑着:“听说九公主单名一个‘珑’字,不然,我叫你‘木木珑’?给你本就尊贵的姓氏变成凤毛菱角的复姓,是不是更加与众不同?” 禁足宋宫二十年,他给她的所有书信,开头八个字都是“木木吾心,展信安愉”……如此,就算信件落到别人手中,也不会知道收信之人应当是谁。 分别二十年,回到楚国,他仍叫她“木木”,她也依旧叫他“东方”。 虽然也曾相信林琅之死不是东方毓所为,虽然也曾相信东方毓登基是为安顿楚国的内忧外患,但是此时此刻,她却再也叫不出那一声“东方”。 东方毓走到林珑身前,替她拢了拢兔绒披肩,温言道:“天冷了,怎么没拿个手炉?” 林珑面无表情:“楚国七王,全都死了。” 东方毓微不可见地点了点头。 林珑道:“他们都是我的亲人。当年七王之乱时,你为我哥哥效力,你们明明说好了,一统楚地之后,只削去那其他六王的王爵,贬为庶人,可是你居然真的下得去手……下令杀了我同父异母的六个哥哥!既然你如此杀伐决断,我的亲哥哥,真的不是你杀的吗?” 东方毓叹道:“此一时,彼一时。若是七王以武论胜负,你哥哥打赢了,楚国七郡的所有将士,都会自然而然地拜服于他。而你那其他六个哥哥,一败涂地,形同摆设,是王爵还是庶人,都再没有号令大军的颜面。所以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必要杀你那六个哥哥。 可是谁知咱们的好女儿竟然自作主张,用‘西岭主公’绑rou票的一派江湖作风,忽然将那六王生擒到一处!连我都未能想到如此办法。就算想到了,我也是不屑去做的。既然六王好不容易聚到了一起,既然不打仗便能一统楚国,不论是正人君子还是邪门歪道,我们都无法拒绝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 林珑语气冰冷:“听你的意思,难道,你竟是要把今日这六条人命,算到你女儿的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