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3章 夜访诸葛 (第2/2页)
到邾口之事,也不提将程普调走,除了同意和荆州达成火油贸易外,其余军队部署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一种不安的气氛笼罩着江东军。 入夜,鲁肃带着几名随从骑马从县城里出来,向停靠战船的码头奔去,渐渐靠近码头,立刻被巡哨士兵发现,他们纷纷举弩,对准了奔来的骑马人,有士兵大声喝令:“站住,否则放箭了!” 骑士停住马匹,黑暗中鲁肃回应道:“是我,鲁副都督。” 原来是自己人,士兵收起军弩,一名屯长上前施礼,“不知是鲁副都督到来,卑职得罪了。” 鲁肃点了点头,“这是汝等职责,不必自责。” “多谢鲁副都督,卑职告辞!” 巡哨走了,鲁肃很快来到江边,这里停泊着一溜小船,正好看见一名童子在江中打水,鲁肃笑问道:“孔明先生在吗?” 话音刚落。一名身材高大的男子从船里出来,拱手笑道:“我今天刚得一壶好酒,子敬便闻到味来了么?” 此人正是诸葛亮,他之所以赶来见孙权,是因为江陵很多官员和武将,都不愿意参与抗曹,甚至包括刘备,他也有一种坐收渔利的想法。 但诸葛亮深知,如果他们不参与这次联军抗曹,那么在战后的利益分配中,他们就没有话语权。 所以他极力主张参与联盟,并说服了刘备,赶来见孙权,和孙权商议刘备军队参与抗曹的具体细节。 诸葛亮将鲁肃请进船舱,船舱不大,腰都直不起,但收拾得很干净,灯光柔和明亮,铺着软席,在角落里放着几十卷竹简书。 两人对桌而坐,小童取来一壶酒和两只酒盏,又上了两盘下酒小菜,给他们各斟了一杯酒,鲁肃关切地问道:“孔明还在为江陵之事烦忧吗?” 此时诸葛亮已经知道了江陵发生之事,使他心情黯然,一连两天他都不愿见任何人,当然,私交朋友除外。 鲁肃是他好友之一,他二十岁时曾来江东游学,认识了鲁肃、周瑜等江东俊杰。 诸葛亮叹息一声,“这件事是刘璟放水在先,曹cao布局在后,庞季等人背叛在三,可惜我不在江陵,否则曹cao之计何以得逞。” “不过江陵虽失,但皇叔和主要将领都在,而且尚保住了部分实力,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诸葛亮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摇摇头道:“我们不谈此事了,徒添烦恼,说说你们的事吧!这些天怎么突然安静下来,气氛有点诡异啊!” “我来找你就是为了此事。” 鲁肃压低声音道:“曹cao秘密派使者送给吴侯一封信,我也是今天才得知这封信的内容。” “信中是什么内容?”诸葛亮也有些好奇地问道。 “曹cao在信中保证三到五年内不进攻江东,并加封吴侯为吴公,条件就是江东撤军回东吴。” 这让诸葛亮也吃了一惊,江东之所以积极抗曹,就是因为担心唇亡齿寒,一旦曹军攻破荆州,就会顺江而下,进攻江东,现在曹cao承诺三到五年内不进攻江东,这就是釜底抽薪,使江东没有了被进攻的危险,这样一来,江东还有心抗曹吗? “这件事张昭知道吗?” “送信之事他应该知道,但信的内容他肯定不知,否则这群文官早就闹....” 说到这,鲁肃猛然想起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尴尬,“这封信的内容现在只有我知晓,吴侯下午把我找去,就是和我商议此事。” “那吴侯是什么态度呢?” “吴侯举棋不定,我看得出,吴侯有点动摇了。” 鲁肃的眼中露出忧虑之色,现在吴侯有点动摇了,如果张昭率领文官集体反对,反曹联盟十之**要崩塌,以江夏一地,怎么抵挡曹cao三十万大军进攻? 更让鲁肃担心的是,一旦曹军吞并荆州,水军实力必然大涨,那时曹军从东面和北面两个方向夹攻江东,江东必亡。 想到这鲁肃又急又气道:“吴侯怎么能如此目光短浅?曹cao答应缓攻三年,他很明显是想利用这三年平定张鲁、马腾和刘璋,没有了盟友,他就会调头大举进攻江东。” “这话子敬告诉吴侯了吗?” “给他说了,但他却没有任何反应。”鲁肃长长叹了口气。 这时诸葛亮冷冷笑了起来,“吴侯恐怕是在考虑,趁曹cao攻打马腾或者张鲁之时,反过来吞并荆州,他在刘璟身上没有完成的夙愿,改在曹cao身上完成。” 鲁肃脸色大变,吴侯就是这个意思,只是他没有告诉诸葛亮,却被其一言料中。 诸葛亮察言观色,他见鲁肃脸色大变,便知道自己猜到了真相,孙权果然是有这个想法。 诸葛亮又继续冷笑道:“如果吴侯真是这样考虑,恐怕他就太小看刘璟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