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03章 合肥条件 (第1/2页)
..时间渐渐到了十二月,距离建安二十一年旦日已经不到一个月,今年邺都的新年气氛比往年都要浓厚,粮价平稳,rou价下跌,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杀羊过年,这主要是曹军攻打并州匈奴取得大胜,缴获了大量物资,包括几百万只牛羊。 尽管曹cao将大量的肥羊用来犒军,但依旧有百万只羊流入市场,价格低廉,成为了邺都人家餐桌及供桌上的美食。 曹军也同样缴获了近百万张羊皮,但曹cao并没有像刘璟那样,让汉国每户人家都受益,而是将这些羊皮全部分给了士兵和阵亡将士家属,收买军心,这一举动确实提高的曹军将士士气,增大了曹cao在军中的名声。 不过对于曹cao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犒军,而是定下世子,并与汉王刘璟联姻,曹cao在去年年初大病一场后,他的身体便开始走下坡路,日渐消瘦,精力也大不如前,他已经六十三岁,已是一个年迈的老人。 这让曹cao感到了岁月威胁,他感觉自己时日已不长,他必须要在这两年内把后事安排好,稳定住魏国的大局,极力展经济,增强军事力量,将一个还算强盛的魏国交给儿子。 清晨,曹cao的马车驶入了邺都北门,向不远处的安阳宫驶去,他今天要面圣,让刘协准备正式册封他的长子曹丕为魏公世子。 这是曹cao最终做出的决定,立长子曹丕为世子,而让他下定决心的根源便是杨修一案,正是在杨修一案中,曹cao才终于了解到了三子曹植的政治思想,竟然是尊儒抑法,让刘协回归帝位。 这从根本上和曹cao治国思想背道而驰,曹cao相信这不是儿子一时糊涂,而是他根深蒂固的思想,正因为这一点,曹cao最终决定立长子曹丕为世子,尽管长子曹丕也并不让他满意,为人阴暗、虚伪,急功近利,缺少雄才大略,但相比曹植的尊君崇儒思想,曹丕的这些缺点也就不足为虑了。 马车在大街上疾行,曹cao默默望着大街两边,行人步履匆匆,大多面带笑容,酒馆里高朋满座,喧嚣声传到了街上,往年大街成群结队的流民乞丐,今年也看不见了。 不过曹cao却知道并不是流民乞丐们被饿死,也不是他们变得富裕,而是他们都纷纷去了关中,准备受取土地,移民关内,这些流民乞丐其实大多是关内人,现在可以返回家乡,或许土地,谁还愿意在邺都街头讨饭? 想到这,曹cao不由叹息一声,尽管他也采取减税授田的措施,鼓励民众向并州北部迁徙,但效果却不理想,关键是他不能像刘璟一样,宣布十年免税,那样会严重冲击并州南部的农民,引sao乱,还有一个原因,似乎民众都不太相信他,他们宁可去汉国授田,也不愿接受魏国的授田。 这就是天下民众的判断,他们认为汉国迟早会战胜魏国,汉国的承诺会更可靠,正是这种判断使曹cao在和刘璟争夺人口的战争中一败涂地。 曹cao不由叹了口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原民众对他曹cao没有信心,早从多年前的赤壁之战就开始产生了。 就在距离皇宫不到一里时,一名骑兵从后面疾奔赶上,大喊道:“启禀魏公,有要事禀报!” “停车!” 曹cao喝止住马车,拉开车窗问道:“有什么要事?” “启禀魏公,陈中丞出使汉国回来了,还带来了汉国尚书司马懿,现在铜雀宫等候。” 曹cao顿时精神一振,他一直在等陈群的消息,现在终于来了,连司马懿也来了,他沉思片刻,立刻令道:“回铜雀宫!” 天子在他心中远不如刘璟重要,他此时急切想知道陈群的出使结果,马车加快度,在数百名侍卫的保护下,疾向北城外驶去 铜雀宫的贵宾堂内,丞相长史徐弈正在陪同司马懿聊天,徐弈年约五十岁,精明能干,学识渊博,出任丞相长史多年,是曹cao最信任的心腹。 在曹丕没有掌政务大权之前,曹cao每次出征,便是由他留守许昌处理各种政务,使他权力极大,当曹丕接管政务后,他又主动配合,将权力完全移交给了曹丕,这又赢得了曹丕的信任。 现在徐弈是曹丕和曹cao之间的一座桥梁,当曹丕遇到无法做主的重大军国政务时,总是要先写上自己的意见,再转给徐弈,由徐弈对曹丕的意见进行详细解释,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是曹cao最终同意曹丕的方案,减少父子之间的矛盾,使政令能够顺畅。 徐弈和司马懿的私交极好,当年司马懿为曹cao主薄,便是徐弈极力推荐,几个月前司马懿出使太原时,徐弈留守邺都,双方没有能见面,这次见面,双方显得格外亲热,就仿佛多年未见的挚友重逢。 “十年不见,仲达已四十余岁,我也年过五十,我们都老了。” 司马懿也笑道:“季才兄保养得很好,看起来才四十出头,不像我,南征北战,变得又黑又瘦,在路上住店之时,掌柜还叫我老人家。” 司马懿说得有趣,两人都大笑起来,寒暄完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