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66章 规划、决策和执行 (第2/2页)
行还没有投入使用,只是有一部分铺子已经租了出去,内部还在装修,大概要到六月底才能真正投入使用。沮授和荀璦定在了七月初一,商行正式开业。这中间自然是继续拉人来租商铺了。当然了,还有一部分商铺会卖掉,这价格自然就是买来的时候数倍十数倍的价格来卖了。 除此之外,为了方便商行的运转,沮授还以钱庄的名义组建了一个骡马行,特意买了一百多头骡子、驴子、驽马之类的用来拉货。 这里董明也给了意见,骡马行也可以做其他人的生意,不能全靠商行的单子活着。同时也不要只着眼于拉货,也可以送人,送信之类的。眼下骡马行已经开始运营了,生意不好不坏,勉强保本,但是董明却觉得很有搞头,让沮授继续坚持着。 除了钱庄这边稳步推进之外,还有一件事值得高兴。那就是刘备接受了朝廷的诏书,只待新的汉中太守到了之后,便会来洛阳。在这之前,张飞已经带着简雍、徐暖等人在五月中旬的时候来了洛阳。 汉中那边只留下了刘备、关羽和孙挺三人。新任的汉中太守,刘宏也问过董明的意见,他为了避嫌,并没有说什么具体的人,只是说了一句要心向变法的人才行。 毕竟汉中眼下是整个大汉朝变法最成功的地方,同时也是整个大汉朝经济活动最有活力的地方。不管是董明还是刘宏都不想因为换了一个人,导致汉中的发展停滞。 如今蓬勃发展的汉中,其影响力已经辐射到了益州北部,凉州南部,以及上庸等地。这些地方,可以说是如今大汉朝最有生机的了。 张飞、徐暖等人来到洛阳之后,领了新的任命。张飞眼下去了并州,接手边防,应该是成了吕布、张辽等人的上司之一。徐暖则留在了洛阳,现在在守城门。其他人一部分跟着张飞去了并州,剩下的人则散落在三河五校、西园八校尉中任中级军官。 至于简雍等文臣,则直接被董明打包挪到了尚书台。为了安置这些人,董明在尚书台又设置了三个新的机构。 分别是工业司、农业司和商业司。这三个新的部门,主要负责这三块政务的整理和给出处理意见。董明要做的就是过目之后,觉得合适的就送给刘宏,不合适得就打回去重做,或者给出意见与建议。 这一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尚书台的工作效率。这三个衙门的主官,只有六百石,跟刘宏那边打了一声招呼便通过了。各司的司正也定了下来,工业司司正孙挺,农业司司正杨隆、商业司司正简雍。 六月初一,尚书台整个班房的人都来到了白玉京,直接将第十二楼给包了下来。这钱自然是董明来出的。 部门聚会,董明觉得很有必要。大家吃喝一顿之后,又在白玉京好好玩了一下午才各自散去。到了晚上的时候,十二楼的阁楼上,董明则一批核心人物聚到了一起。 刘正、田丰、沮授、荀攸、简雍、杨隆、郭超、荀璦、戏志才几人全都在列。除了他们之外,还有郭嘉、徐庶、刘云、王志等观政已经结束,成了微末小官的学生们。 稍微有些拥挤,但是所有人都按照官位年齿坐好,倒也整齐有序。 董明坐在上首,他旁边坐着的是刘正。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变法已经走上了正规,接下来我等更要用心才是。接下来咱们要做的事情,某家先给大家通通气。”董明一脸严肃的说道。 所有人都安静的等着董明的下文。 “在这之前,先说一件事。四月中旬的时候,尚书台那边处理了一件事,上党郡今年可能会有旱情。这件事是本官亲自过手的,也给出了具体的处理意见,甚至还附上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以供参考。四月二十日,太尉府政令便下达,可是直到今天,朝廷还在为这件事扯皮。扯皮的原因并不是上党郡的旱情问题,而是谁去做的问题。” “没有人愿意去上党郡,相关的物资也一直备不齐全。哪怕是尚书台每天去催也没有用。这不是一个孤例,这些日子尚书台处理的政务数千件,但是真正的落实的呢?一成左右。剩下的全都是在推诿扯皮。” 说到这里,董明顿了顿:“咱们要变法,不光只是咱们动动嘴的问题,还得动手去做。所以....接下来,在座的各位要做好一个准备。某家打算让尚书台直接负责政务执行!只要陛下同意之后,咱们也不用管其他的,太尉府会直接把命令发到尚书台。我等要做的是,依照政令行事便是。” 话音一落,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夺权。行政三步走:规划、决策、执行。依着董明的意思,除了决策之外,其他的都由尚书台说了算。 如果真的成了,尚书台眼下的人手压根就不够。更不要说,若是这么做了,肯定会被朝臣们群起而攻之。 众人反应,董明收进眼底,然后道:“各位担心的事情,本官也明白。眼下只是这么一说,咱们真正做的时候,肯定是要徐徐图之的。之所以告诉大家,就是让大家有一个心理准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