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谍_第105章:作风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5章:作风问题 (第2/3页)

看不透,她不用练习假笑,因为别人根本看不出她是真笑还是假笑……”

    听他夸赞苏景宁,还这样一幅痴迷的样子,秦凤歌妒意横生,瞪他道:“好了,别了,我知道我和她不一样,我知道你喜欢她,行了吧?”

    “喜欢她?”项歌很纳闷,“我可不敢喜欢她。你也确实和她不一样,她是可怕的,而你是可的。”

    秦凤歌不喜欢他对自己的评价,以为他是轻视自己,“可?恐怕只有你一个人会这样觉得。”

    项歌抬眸,与她四目相对,目光倏忽变得温柔多,充满挑逗的意味,将手伸向她放在案上的一只手,秦凤歌没有退避,直看着他把自己的手拉到他面前,低头吻了一下她的手背,然后继续抬头与她对视,“只有我一个吗?那太好了。”

    在他们两人目光传之时,另一群人走上了望月楼二楼,走在最前面是顾长安,他一上来就撞见此番形,既疑惑又觉得有趣。

    他走路无声,连秦凤歌项歌两个细作都没有察觉他上楼了,直到景懿和长乐莽莽撞撞的步子声传来,他们才慌忙放开手,规规矩矩地坐着,还以为是寻常的客人,却听见稍显熟悉的笑。

    顾长安靠在楼梯的栏杆上,捏着自己的下巴,看着窗前的两个人,对秦凤歌眨了下眼,看项歌的眼神却很不友好。

    项歌早就注意到了他游在外,而且是得昭明公主准许,项歌可不敢以此生事,并且负责协助昭明公主监管长安的他还得保证此事不会被有心人知道利用,帮着苏苏景宁圆宁王在风华宫闭门养病的‘谎’。

    景懿和长乐上来了,同样见到了他们,向秦凤歌尴尬地见礼,“明仪皇姐……”

    秦凤歌看了眼他们,微笑点头,起向顾长安走来,跟他打招呼,“老哥,别来无恙?”

    顾长安在心里吐槽,“什么别来无恙?昨咱们还一起在罗云门受训,只是你不知道那是我罢了。”

    他点点头,凑近秦凤歌,在她耳边低声调笑道:“你老哥很好,倒是你,一段子不见,没想到老妹你长出息了?恋谈得很美嘛?”

    “老哥又这些让人听不懂的话了。”秦凤歌看他瞧项歌的眼神就明白他在打趣自己了,终是女孩子,有些不好意思。

    项歌以为顾长安是看见自己勾搭他的‘未婚妻’而不悦,又瞧见他们俩这络的样子,心中吃醋,冷淡地对他施了一礼,留恋地望着秦凤歌,就此告别。

    景懿和长乐去一旁坐着了,顾长安继续取笑秦凤歌:“妹啊,你的审美越来越差了怎么搞?有你老哥这么个大帅哥在这杵着,你竟然能看上他?”

    “你别瞎,我才没樱”秦凤歌连忙否认。

    顾长安不依不挠:“没有最好,我看他就是居心不良,连公主都敢调戏?你心着点吧。”

    秦凤歌笑了,侧头看向他,挑眉道:“你怎知是他居心不良,而不是我别有用心呢?”

    顾长安看着她潇洒离去的窈窕姿,转而开始为项歌叫苦,甚至还觉得项歌与自己同病相怜:“呵,作孽的玄武啊。”

    他向酒桌走去,有一句没一句地唱着:“我本世外散淡人……无牵又无挂……怎得今生偏又遇着她?”

    朝廷早朝是三一次,不用上早朝的子,官员们每都得按时到官署点卯办公,往常让他们做到‘按时’很难,尤其是懒散成的吏部官员。但是近来,吏部官员反而是最规矩的,因为他们前几开始正式执行长孙丞相数年前制定的官员仪制奖惩条例,本来这个规制是被官员们用来当笑话的,直到吏部侍郎项长以作则。

    项长自那被项歌骂过之后就学乖了,上朝署事都是按时暗点兢兢业业,那一个早上也真是走了霉运,赶去官署点卯的路上,他的官车车轮轮轴莫名断裂,项长差点摔个半死,然而更吓饶是,随从把他扶起来之后,他看见一辆马车向他而来,停下后车边侍女撩起纱帘,昭明公主苏景宁出现在他面前。

    “项侍郎怎么了?”她笑问。

    项长慌忙下跪行礼,向她解释况。

    苏景宁听着,面色冷漠,只望了望色,问了句时辰,莫离回答了。

    她问项长:“项侍郎,这是不是已经错过你应该到署点卯的时辰了?”

    起先项长还不解其意,只答道,“是,下官冒失,这就赶去官署……”

    她没打算就此放他走,问他道:“我听五年前,长孙丞相制定了新的官员仪制奖惩条例,其中对官员点卯迟误是怎么规定的?”

    苏景宁问项长算是问对人了,因为每次上面要制定与官员有关的规章都会第一时间让吏部去制定,然后经过三司会议,修改调整完,南帝或丞相准许颁布之后,又会交到吏部,让吏部侍郎廷执行,然而吏部总有理由搁置或推延执行,这个理由还得吏部侍郎想,为了想一个理由,他必须得把其条例通读熟悉才能找到可以用来诡辩的点,往往条例是他自己撰写的,他找理由并不费劲,然而五年前是长孙丞相亲自制定这个规章,刚上任的他读了三三夜,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可以用来推拒执行的理由,幸好那时候吏部尚书崔言之急中生智,上书谏议将整改科举作为吏部第一要务,长孙丞相同意了,然后他们找到了理由推延整改科举,顺便推延了这一规章的执行,长孙丞相催了几次,但是渐渐地,政事堂和吏部的杂事越来越多,直到如今恐怕连长孙丞相都把这件事抛之脑后了。官员们就照常肆意妄为,不守规章,南晋官员甚至将‘调整官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