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七零章 接头 (第2/2页)
只得无奈的摇头,说道: “算了,我初来乍到,很多情况也不熟悉,贸然接过来,恐怕亏损更大,明亮钟表行的业务,还是由你先管着吧!” 不过耿朝忠同样开始摇头,他一脸找到组织的幸福感,开口道: “不不不,苏斯洛夫同志,我觉得,既然您来了,我就有了主心骨,还是由您来掌管比较好,对了,您这边有没有合适的身份?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在我的钟表行里做一个经理人,我想这应该是个比较完美的掩饰。” “哦?” 苏斯洛夫眼睛一亮。 没错,耿朝忠的这个提议到挺有建设性。 自己来岛城的掩护身份是外籍商人,落脚还是有很多不便,如果有耿朝忠的照应,确实方便很多。 “谢谢,耿。你的好意让我感动。对了,耿,你认为,当前中国的局势如何?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交接清楚任务后,两人边吃边聊,加上几杯白酒下肚,这苏斯洛夫对耿朝忠的警惕也放松不少,两人之间的言谈也随意不少。 “哦,苏斯洛夫同志,现阶段是阎锡山占据优势,汪兆铭也利用这个时机,开始在政治上再次向常凯申发起挑战。总的来说,现在是所有在野和失势军阀联合起来对南京政府发起挑战。 他们的目的,最好是重新改组南京政府,以期获得更大的权力,从他们现在提出的诉求来看,大约是这么一个打算: 汪兆铭任党主席,阎锡山任国防部长,然后暂时把总统的位子交给常凯申,以达成暂时的权力平衡。但很显然,常凯申是绝不会同意的——他本身就觉得自己权力不足,岂肯继续分割给别人?” 苏斯洛夫点点头,耿朝忠说的,也是苏联政府所了解到的,这是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政客或者观察家都能得出的结论。 “耿,那么,你觉得,谁会是胜利者?” 沉默片刻后,苏斯洛夫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常凯申。” 耿朝忠没有丝毫犹豫的回答。 “哦?可是刚才你说,阎锡山占据优势。” 苏斯洛夫流露出感兴趣的表情。 “是的,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三人虽然联合,但是,他们的联盟是不可靠的,也无法形成真正的合力。即使他们的兵力占据优势,也无法持久,现在的优势只是暂时的——毕竟,战争,最终消耗的是金钱。 常凯申手握中国最富庶的江浙地区,背后站得是英美财阀,与宋美龄的婚姻又加强了这种优势。 我判断,时间越久,常凯申的优势会越大,取胜只是时间问题。” 苏斯洛夫听着耿朝忠的分析,眼睛越来越亮——这家伙,是个难得的人才! 这种拨开重重战争迷雾,直指背后本质的能力,在这个时代,并不多见! “那么,你怎么看东北的张学良?” 沉吟片刻后,苏斯洛夫又问出第三个问题。 “张欲效仿满清入关旧事,坐等李自成和明王朝两败俱伤。却不知道,常凯申不是崇祯,阎锡山几个人,也做不了李自成。而他自己,更是和努尔哈赤的雄才大略相差甚远。他现在坐山观虎斗,看似明智,其实是两面不讨好。无论最终哪一方胜利,对他都会心存芥蒂。 依我之见,倒不如尽早站队才是上策!” 苏斯洛夫的眼睛更加亮了。 这个分析,完全超脱了所谓的坐山观虎斗,渔翁得利的常规思维,而是从各方实力对比出发做出的分析,确实厉害! 朱可夫同志,为契卡找了个人才啊! 不过,他的分析是否准确,还有待验证。不过这番话,自己倒可以汇报给上面,也可以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华。 想到这里,苏斯洛夫对耿朝忠好感大增。 至少现在,这个家伙还很有用。 耿朝忠也默默的出了口气——他暂时也不想和契卡闹翻,他也没这个资本。至于这个苏斯洛夫,慢慢找机会,让他死的无声无息比较好。 同时,从苏斯洛夫的话里,耿朝忠也隐约猜到,苏联政府已经开始对中原大战的各方势力下注了。 “想不到,耿同志居然对局势发展有如此见地。用中国话来讲,就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实不相瞒,刚才我只是跟耿同志开个玩笑罢了!我在苏联的时候,就看过朱可夫同志写的材料,他在里面对您评价很高。今天看来,朱可夫同志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 苏斯洛夫一边说话,一边热情的伸出了手,与耿朝忠紧紧相握,耿朝忠也用双手握住苏斯洛夫的手,屋子里充满了同志般热烈的革命友谊。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