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理寺卿冯熙(二更) (第1/1页)
且说那钟友泰去找。 因着当时郑学德也不知那验尸的事情,所以钟友泰与冯熙只说了离王府中侍妾暴毙,家中亲人击鼓鸣冤的侍妾。 冯熙素有冯青天之称,此人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 启皓三年,冯熙还是监察御史,北魏兵强马壮,马背上的民族骁勇善战,宣宗当时刚登基三年,怕打仗伤了国家元气,也因着国库未丰等原因,一度想谈判求和。 冯熙进言道:“大周若每年送给北魏金银粮草以求一时平和便是那饮鸩止渴,并不是抵御鲜卑人的计策。大周应该cao练军队、挑选将领,致力于充实边境守备。” 冯熙还请求重视门下封还驳正的制度,以及废黜贪官污吏不得做官,选择郡守县宰,推行考核试用补任恩荫子弟的方法。 启皓五年,冯熙担任北魏正旦使,出使北魏,与赵泽元一同赴北魏完成了使命。回朝后,冯熙根据自己在北魏的观察,上疏建议朝廷挑选“素习边事”的将领守边,以对应突发战事。宣宗准了,由此赵泽元才被委以重任,建立了张壁古堡。 启皓六年,冯熙受任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他多次论述斥责权贵得宠大臣,请求免去一切由内廷施予的曲意恩赐。上言宣宗应当明于听取采纳,分辨朋党,爱惜人才,不坚持先入为主的说辞,一共七件事;请求废除苛刻不宽厚的做法,抑制侥幸投机得官,正刑法明禁令,戒除兴建劳作,禁丘妖言妄说。宣宗大多加以施行。 启皓九年,因着前朝太子太傅之子与尚书令之子酒后生事,竟然失手将尚书令之子打死。一时京中轩然大波,因着两府皆身份贵重,一时宣宗也很是头疼,冯熙临危受命任大理寺卿。 与刑部、都察院三堂会审了结了此案。 那太子太傅的儿子也因此上了断头台。一时间冯熙便在京中声名鹊起,后来慢慢的断的案越来越多,涉及到三品以上大员的到了他手里皆是秉公办案不畏权贵,便成了百姓口中的“冯青天”。 如今钟友泰将案子讲与冯熙,冯熙便问道:“那侍妾尸首何在?” 钟友泰一顿:“这....” 正在钟友泰暗自懊恼郑学德没有将案情说明的时候,那边郑学德的身边长随到了门外求见。原来郑学德知道老师要来找冯熙,开堂一审才知道那梁叶半夜开棺的事情,怕耽误了老师与冯大人说明案情,刚刚得到了梁叶的口供,便急急的让人誊了一份送了过来。 钟友泰听说那边审案有了进展,忙让人把口供拿上来,粗粗一看便倒吸了一口凉气,把口供递给了冯熙。 冯熙接过口供没有马上查看,只是稳稳坐下,将口供一点点铺平,这才认真读了起来。 这是冯熙的习惯,钟友泰也不打扰,只是静静的坐在一边等着冯熙看完。 冯熙很快便看完了,又叫门口等着的长随进来,详细问了问开堂的情况。那长随半分不敢隐瞒,当下便把堂上情况说了个一清二楚,包括百姓怨气冲天,替梁家伸冤的事情也说了个明明白白。 冯熙呵呵的笑道:“看来今日还真是要与钟大人进一趟宫了。” 说罢整理仪容,叫钟友泰一起进宫面圣。 宣宗正在御书房看灾区报来新的灾情折子,得知那众学徒居然如此当用,这几日疫情便得到了控制便很是高兴,又看到再有五万石粮便可解了灾区留守百姓的口粮之患更是心下大定。 如今那关中救济会筹来的金银和粮食应当足够用于这次赈济了。 宣宗心情甚好,外面宫人传报,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求见。 宣宗有些疑惑,近日也没听说京中有什么要案大案啊?怎么这冯熙突然来了?下意识的看了看高德全,高德全怎么知道这二尊大神今日来做什么?忙摇头表明自己也不知。 只不过这大理寺卿冯大人一来,便没小事了。高德全叹口气,陛下这几日因着灾情连日愁眉不展,好容易看完了关中来的折子龙颜大悦,这位冯大人来做什么?只希望等下宣宗不要大发雷霆。 二人进了御书房,给宣宗行了大礼,宣宗便问道:“冯爱卿、钟爱卿今日所谓何来?” 钟友泰上前一步:“启禀陛下,今日京都府尹郑学德来刑部禀告,说有梁姓百姓状告离王。” 宣宗蹙眉:“状告离王?所犯何事?” 冯熙也上前一步,将袖中口供双手呈上:“还请陛下御览。” 高德全接过冯熙手中口供,转身交给了宣宗。 宣宗虽然不解这个儿子又惹了什么祸事,但是既然能惊动了冯熙,便定然不是小事。 宣宗打开口供粗粗一览,这一览便勃然大怒,站起来骂道:“逆子!” 骂完了又道:“那两位爱卿可查明了此事?” 钟友泰进言:“刑不上大夫,何况是离王殿下。郑学德不敢妄自请离王说明案情,才到刑部禀了微臣。如今已经将原告众人安置在了京兆尹府,同案的离王府管家也暂未离开府衙,一同安置在府衙后院。” 宣宗点头,虽然自己可以骂离王是逆子,但这审不审离王,谁来审离王却不是一个京都府尹可以做主的事情。 冯熙也开口进言:“那梁侍妾虽然只是侍妾,份位不够上皇家玉蝶,却也是离王后宅之人。如今梁侍妾惨死,离王牵扯其中,臣恳请陛下,此案交与大理寺、刑部、宗人府三堂会审,还梁家一个公道,给百姓一个交代。” 说罢便跪下请旨,钟友泰看到冯熙跪下了,忙也撩袍跪下,请宣宗下旨。 宣宗缓缓开口:“既然是离王家事,怎么又牵扯到了给百姓一个交代?” 钟友泰不敢隐瞒,便把开堂的事情也说了两句。至于离王府前的事情,他现在还是不敢说的。只怕惹的宣宗更加怒火冲天。只是便他不说,宣宗也明白还有其他隐情,不然这开堂怎会引来如此多的百姓围观? 宣宗闭了闭眼,这个儿子虽然狠戾跋扈,却也是自己的长子,可如今这逆子屡教不改,居然在禁足期间还惹上这人命官司。自己若是就此放过,怕是寒了京中百姓的心。看冯熙这意思,是要宗人府参与了,宗人府宗令便是庆王爷。这三堂会审之后,怕是离王之后前程便断了。 这个逆子既然屡教不改冥顽不灵,也就随着冯熙去审吧,保住一条命也就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