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 军国大事 (第2/2页)
等诗句,就是描写含元殿大朝会的盛况。 苏大为暗自寻思,不是去含元殿,说明不是正规政事。 至于延英门……过了延英门,便是去延英殿。 延英殿位于紫宸殿西。殿院外设有中书省、殿中内省等中枢机构。 :宣政之左曰东上阁﹐右曰西上阁﹐次西曰延英门﹐其内之左曰延英殿。 据传,在唐肃宗时,宰相苗晋卿年老,行动不便,天子特地在延英殿召对,以示优礼。 也就是说,延英殿属于一个可以供天子和臣子休息的建筑群。 这种功能紫宸殿也有,如果李治今天召苏大为在延英殿召对,那就有些避开武媚娘的意思在里面。 不过也不一定,王伏胜只说过延英门,也没说就在延英殿。 若从延英殿穿过,继续向西,会遇到含象殿、明义殿,最后到麟德殿。 麟德殿东临太液池、西近西宫墙。 此殿坐落在一万多平方米的大台上,建造麟德殿共用了一百九十二根大柱,大小是后世故宫太和殿的三倍。 麟德殿是皇帝宴饮群臣、观看杂技舞乐、作佛事及外事召见的地点。 苏大为想,李治怎么也不可能召自己在麟德殿对话才是,去那边,那就是有国宴和杂技舞乐表演的盛会,不会一点风声也没有。 对了,今年的年号也是麟德元年。 被王伏胜引着,过延英门,在延英殿外小候了片刻。 苏大为立刻明白,今天的对话场所,是在这延英殿。 站在殿外,隐隐听到里面有人声传出。 过了片刻,通传的太监小快步走出殿外,轻声细语的叮嘱苏大为觐见的礼仪,并再三强调不要发出任何声响。 这才在王伏胜的带领下,进入延英殿。 一进此殿,苏大为就听到巨大的声音。 那是有一名中气十足的臣子,在向坐于殿上首的李治,奏报的声音。 声音在大殿恢宏的悬梁与立柱间回荡,形成一种空旷回音的效果。 有点像是后世的立体声音箱。 “自灭突厥后,迁突厥三百帐于云中城,以阿史德氏为之长。至是去岁,部落渐众,阿史德氏诣阙,请依胡法立亲王为可汗以统之。” 李治的声音,从高台上传来,竟比平时也多了数分肃杀和雄浑之意。 “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大都护府,以殷王旭轮为单于大都护,遥领之。” 苏大为立时明白过来。 云中都护府,即瀚海都护,当年自己随程知节和苏定方征西突厥时,曾经过。 过了云中都护,便是延绵的金山山脉,跨过金山,就是西突厥的地界。 跨过广袤的草原,继续向前,就是天山山脉。 李治和朝臣说的这件事,看来是当年征西突厥的后续处理。 整个延英殿,充满一种威严肃穆之气。 比之紫宸殿里的对话,更像是朝会议事。 苏大为摒息静气,安静的跟着太监上前,看到前方殿中已立有十几位朝臣。 他认识的有许敬宗、郝处俊、上官仪等人。 至于其他的朝臣,对苏大为来说,都是生面孔,只是看官服,应该都是四品以上的大臣。 在太监的示意下,苏大为遥遥向李治行礼。 见李治微微颔首,忙随太监站在殿侧旁。 明显李治正在与朝臣商议国家大事,此时带着一双耳朵听就足够。 “陛下,孝协父叔良于高祖时击突厥,中流矢死,乃死于王事,孝协无兄弟,恐其绝嗣。” “画一之法,不可以亲疏异制,苟害百姓,虽皇太子亦所不赦。孝协有一子,何忧乏祀乎!” 这是司宗卿王博秦说孝协父叔在高祖时中流箭而亡,死于王事,但他没有兄弟,恐怕会绝后。 高宗的回答是不能以关系的远年,来改变制度,这样会遗祸百姓,何况孝协有一个儿子,怎么会担心绝后? 这番对话,苏大为听得云里雾里。 不过他坐镇都察寺,往来情报甚多,略一思索,明白过来。 这个孝协,指的是李唐宗室,魏州刺史李孝协。 此人是长平王李叔良之子。 武德五年,封范阳郡王,贞观初,以属疏例降封郇国公,累迁魏州刺史。 麟德中,坐受赃赐死。 制定了“六赃”的赃罪体系。 即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强盗、窃盗、坐赃。 坐赃罪,简单来说,便是官员贪污腐败。 “陛下,检校熊津都督刘仁轨上书,备言百济戍兵疲惫,征役劳苦,奖赏无信,西归无期。恐师众疲老,立效无日。” 突然,殿中一个声音,令苏大为一个激灵。 刘仁轨? 熊津都督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