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五十弦翻塞外声 (第2/2页)
喀拉山,射了我和大相一箭,这是必报之仇。” 一口气说完这些,论钦陵像是耗尽了全身的力气,长长呼了一口气。 马竿往地图上重重一击:“决胜之期,就在眼前。” 呯! …… 寒风凛冽。 即使缩在帐内,依旧感觉身体打着摆子,浑身的血液为之凝结。 “青海这地方,夜里也这么冷。” “总管,你说什么?” 正在炉边生火的亲卫,好奇的看过来。 他方才好像听到总管提到青海。 不过,前面应该是乌海才对。 他不确定自己是否是听错了。 “咳,我说的是乌海。” 果然。 小兵暗自道,来了这片地方后,自己的身体常有些奇怪的反应,有时两耳嗡嗡响,有时喘不上气,还有时觉得两腿发软。 他还算好的,队里还有人摔倒后流鼻血,差点没醒过来。 幸好军中备了医生,及时施以汤药,队伍里虽有些影响,但没有大量减员。 少数几个身体实在撑不住,也留在沿路牧人的帐蓬里休养了。 听说这便是雪域的“瘴气”。 不过这里又不比南方气候湿热,为何会有瘴气,小兵却想不明白。 苏大为伸手烤了烤火,看向正裹着羊毛毡子,蜷缩在篝火前,活像只胖鹌鹑的安文生。 忍不住笑道:“我听说胖的人不怕冷。” “谁胖了?” 安文生抬头,懒洋洋道:“我这不是胖,只是壮,再说这鬼天气,什么也不想干,烤烤火怎么了?” “你以前不是经常和袁守诚来西域吗?” “呸,这里又不是西域,我和袁师去西域,可是随着商队,沿路好酒好rou,还有美艳胡姬,听着胡茄琵琶,赏着胡旋舞,喝着马奶酒,吃着烧烙子,各种烤嫩羊,那日子,快活似神仙……哪里是现在可比的。” 安文生嗤之以鼻。 这番话,引得帐内的阿史那道真和郭待封、薛仁贵等人,都暗自咽了口唾沫。 像是被安文生的话勾起了对西域的回忆。 安文生又感概道:“跟着你,我这些年颠沛流离,把一辈子未曾吃的苦都吃遍了。” “哈哈,老安,我有一种预感,等这次打完仗,大唐四边就真的安宁了,咱们也可以解甲归田,好好在长安享受快活日子。” 说着,苏大为目光扫向帐内其余将领:“大家说是不是?” “总管说得对。” 回应他的,是几个有气无力的声音。 帐蓬够大,聚起来的将领也够多。 苏大为左手是安文生,右手是阿史那道真。 接着安文生下面,是王孝杰和崔器。 在阿史那道真下面是郭待封和李谨行。 坐在对面的是薛仁贵。 还有一个李博和王玄策,坐在薛仁贵的左右手。 苏大为笑道:“别这么没精打彩,看看,虽然我们在此耽搁了快两个月,但人差不多凑齐了。 孝杰、崔器、李博、玄策、道真、仁贵,有你们六人,就算面对吐蕃数十万大军,也没什么好怕的。” 这话,引得帐内一阵欢笑,空气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有时真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唐人,在武德方面,有着一种近乎迷之自信。 一两个人时,或许还有些担心。 现在苏大为身边,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不但兼并了不少吐谷浑部落,还陆续等来了李谨行、王孝杰和崔器等人。 虽然每一员将领所带的人仅有一折冲府兵力。 但加起来,可用的战兵,也达到六七千之众。 再加上后勤辎重的辅兵,苏大为手上有唐军共计一万五千人。 如果加上征召的吐谷浑仆从。 这个数字,将变为五万。 五万之众,已经是唐军出击胡人的常规配置。 在另一个时空,薛仁贵为逻些道大总管,率领的唐军翻跃大非川时,就是五万人。 其中精锐骑兵一万五千,步卒连辎重则有三千五千余人。 从这方面算,苏大为勉强有了打一场大仗的本钱。 “我们手里兵虽少,但征一些马,让那些步卒做骑马步兵,倒也能凑合,可用之兵过万,还算马马虎虎。” “万一吐蕃人真的十万大军过来,咱们还是有点虚吧?咱们又不是苏定方大总管,可以一千破八万。” “呸,上次薛礼和吐蕃人交过手,你让他说,一千破了吐蕃一万,对吧?现在咱们有一万,再加那些仆从,就算打个吐蕃十万人,也不在话下。” “等大破那些吐蕃人,咱们把那个赞普抓来,去长安献俘,让他游花街,给陛下跳支舞儿~” “哈哈哈,我看成!还有那个什么大相,不是不肯入仕大唐吗?就让他穿唐服,做唐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