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雪山绝谷(下) (第2/2页)
当知诸葛孔明火烧司马懿的故事。” 他说的是里,计划亮六出祁山,设计将司马懿引入上方谷,最后将准备好的易燃之物点燃,要把司马懿和魏军烧死在谷中。 李博和王玄策、安文生此时正在苏大为身边,李博含笑不语。 王玄策欲言又止。 只有安文生,撩起眼皮讽刺道:“阿弥又在说笑,那边是雪山冰谷,哪里有什么火能烧起来。” “火虽烧起来,但地形不熟,这种关隘险地,不经斥候探明,哪能轻易进入,万一大军进去,敌人在山谷两头一截断,岂非瓮中捉鳖?” “你这么说倒也形像。” 苏大为把印戳收起道:“传令加快速度,快点追上道真,总觉得吐蕃人没这么简单。” “报!” “总管!” “我要见总管!” 前方,又有数名斥候疯狂打马过来。 被队伍前方的斥候拦住,对过口令,验过正身后,方才穿过骑兵军阵,来到苏大为面前。 “总管!” 带着的一名斥候,神情惶恐,在马背上向苏大为叉手道:“总管,阿史那将军,率军冲入雪山谷了。” “什么?” 苏大为心中突地一跳。 附近的将领方才还在有说有笑,瞬时鸦雀无声。 “出了什么事了?道真刚刚不是说他在谷外等候?怎么又进去了?” 苏大为骑在龙子背上,神色不变。 但是熟悉他的安文生和李博等人,已经从他略显低沉的声音里,听到一丝压抑的怒火。 苏大为对这一战极为重视。 战前甚至召集众将,开了一次动员会议,言及此战的意义,关系大唐兴衰根本。 河西之地,乃是大唐的根本利益。 在会上,他还曾言令诸将,必须要按军令行事。 不可有任何疏忽。 阿史那道真方才才被总管夸了一声用兵纯熟,结果一转眼就率军入了险地。 总管不怒才怪。 “究竟出了什么事?” 安文生看了一眼苏大为,向脸色发白的传信斥候问。 “是……是赵胡儿。” …… 薄薄的寒雾,如云烟般凝结在雪山谷中。 山谷入口缓缓出来一队人。 正在下马休息的唐军骑兵,以及更远处打扫战场的吐谷浑仆从立时警觉起来。 待这队吐蕃人走得近了,阿史那道真和身边的兵卒才看出来,那是数十名吐蕃人,骑着马,当中一辆马车,马车后似乎堆着箱子。 那些吐蕃骑手,簇拥着马车向这边走过来。 “上马!” 阿史那道真一声喝叱。 翻身上马。 身边的骑士,更远处休息的唐骑,几乎同一时间,翻上马背。 天天在马背上生活,早已融为本能。 只有骑在马背上,才能带来安全感。 才能进可攻,退可走。 这伙吐蕃人人数虽不多,但须提防敌人有诈。 近了,更近了。 涌过来的吐谷浑轻骑中,萨托丁轻骑驰到唐骑附近。 他站在马背上,伸直了脖子多看了几眼,变色道:“弓仁,那是论钦陵的儿子弓仁!” 乌延达不知从哪里骑马出来,失声道:“方才与唐军作战,吐蕃军就是弓仁率领的,他居然有胆就带这么点人……” “老乌延,注意你的用词,要说我军!” 萨托丁不阴不阳的刺了一句。 乌延达转头向他怒瞪一眼,却是忍住没有说话。 方才的追击中,萨托部的人虽少,但表现却比乌延部好上不少。 这让萨托丁说话也多了些底气。 他们俩说这些话,当然也是想向唐军在场的主将,阿史那道真邀功的意思。 你看,我们认出了吐蕃人的大将。 只要抓到此人,以弓仁做为论钦陵儿子,禄东赞孙子的身份,那还不是大功一件? 一想到这里,乌延达和萨托丁暗自对了下眼神,彼此看出对方眼里的野心,俱是冷哼一声,别过头去。 出乎萨托丁的意料,阿史那道真并没有接他们的话,而是目光笔直的盯着马车上的人。 不是弓仁,而是在弓仁之后。 马车上立着一根粗大的木柱十字。 此时此刻,一个赤裸着上身,好似奴隶一样的人,被绑在木架上。 不,不是绑上的,而是被人将双掌,双脚,用长长的铁钉钉在木架上。 鲜血从伤口,顺着木架蜿蜒流淌。 那人的头颅低垂,头发蓬乱垂下,遮挡住了面庞。 一时让人看不清身份。 但阿史那道真无视迎面过来的数十名吐蕃人,甚至都无视了吐蕃大将弓仁。 一双眼睛,死死的盯在那名奴隶的身上。 久久,当马车晃动,微微露出对方的胸膛时。 阿史那道真的眼珠子红了,因悲愤而变形的声音,从他的喉咙里迸出:“赵、胡、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