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送瘟神(下) (第1/3页)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完全脱出李治与武媚娘的掌控了。 他们本来的计划很简单。 直接当众宣布要苏大为继任兵部尚书一职。 一来,当众宣布,就是杜绝苏大为拒绝的可能,让苏大为捏着鼻子认下。 二来,也是用自己人,把兵部尚书位置给占住。 要说朝堂政争,争来争去争的是什么? 争的是权力。 可其中最关键处,说到极处,也无非是“兵权”二字。 当年李治能扳倒长孙无忌,正因为长孙无忌专注于朝争,被李治借征辽东等对外战事,将兵权牢牢抓到自己人手里。 又取得李勣的允诺。 这才一举成功。 这一手借长孙无忌对付门阀,再借兵权与武媚娘对付长孙无忌,借力打力,玩得是出神入化。 但当时间来到乾封元年。 老臣中的武将尽数凋零,何人可以接替萧嗣业任兵部尚书? 这成了李治心中,最迫在眉睫的大事。 随便任命一个人肯定不行。 朝中大半官员,都是出自关陇高门。 就算不是关陇,也出自山东士族,江南门阀。 这些年他虽努力提拔寒门士子,用科举一途来对抗世家门阀,避免大权集中在世家高门手中。 但那些寒门出身的士子,大多为基层官吏,最多不过中层。 朝廷中的高层权柄,仍旧把持在高门大姓手里。 到了现今,遍观朝廷内外,能让李治和武媚娘放心的寒门士子,要不是资历不足,要不就是能力不够。 能力和资历够的,不是出身门阀,就是就是与各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数来数去,还真就没有比苏大为更合适的。 无论其与武媚娘的关系,又或者出身,家世,功绩,能力,遍观朝廷上下,只此一人。 也只有苏大为接任兵部尚书,才能让李治和武媚娘放心。 本来只要李治和武媚娘定下来,苏大为什么也不做,自有天皇天后联手,把他抬上兵部尚书的位置。 天知道怎么弄的,本来只用打酱油的苏大为,变成了这出戏的主角。 所有的矛盾,也全集中到他身上。 要完犊子了啊。 李治揉着自己的眉心,太阳xue突突跳动。 每次回到朝堂上,就感觉自己要折寿。 特别是遇到苏大为这种不省心的,简直是皇帝克星,可称之为六味帝皇丸。 头又疼了。 可别把朕的旧病给弄出来了。 想想之前的痛风晕眩之症,李治心里没来由打了个哆嗦。 他偏过头,视线从冠冕垂珠中投向一旁的武媚娘,催促着她赶紧了结此事。 武媚娘今日因为上朝,也是一身盛妆。 眉心贴着梅花妆。 乌黑的发髻中,插满了金钗发簪,金凤步摇和凤翅金冠。 脖颈间挂着那枚精致的玉佛,显出武后的向佛之心。 欺霜赛雪的臂上戴着红玛瑙镶嵌碧琉璃的镯儿。 手执四兽钮纹如意一柄。 轻薄如云的裙腰处,系着一枚银色合香囊。 淡淡的香气从香囊里透出。 武媚娘手里的如意轻轻摆动,像是在向李治说:陛下勿扰,臣妾为您分忧。 她伸出涂了鲜红豆蔻色指甲的纤细手指,轻抚着腰间香囊,似在权衡利弊。 良久后,方才开口:“你二人真要作赌?” 珠帘下,满朝文武站立的大殿上,响起苏大为与谷德昭的声音:“臣愿赌!” “如此,本后准了,准你二人自报功绩,令百官为证。” 武媚娘见身边的李治似要发作,忙冲他摇摇头,用只有二人才能听见的轻声道:“阿弥从不做无把握之事,事已至此,不如就让他俩作赌,以堵住百官之口。” “若真有人输了要撞死在殿中……”李治眉头皱成一个川字。 死一两个臣子对他来说不要紧,可若是在含元殿中出这种事,传扬出去,岂不是有损他李治的圣明? 老子虽然腹黑,但面子还是要的啊! “陛下放心,真有结果,臣妾立刻出声阻止,再开口求情,如此,就不会伤了和气。” 听到武媚这么说,李治这才点了点头。 不过心里还是有些担心:“不会出什么意外吧?阿弥真的能赢吗?” “陛下,阿弥这些年参与灭国之战不少了,就光论那些功绩,他也不会输吧。” “唔……” 李治沉吟不语。 一个文臣,与一个武将来论功绩,总有种各自打王八拳的意思。 政务与军务,好像不太挨着。 不过如此一来,怎么评判,就看裁判的偏向了。 天皇天后的喜好偏向,占据更大的权重。 这么一想,似乎也不错。 “朕也准了。” 珠帘后,传出李治郑重的声音。 站在殿中的谷德昭呵呵一笑,仿佛成竹在胸,转脸看向苏大为厉声道:“既然天皇天后都应允了,那么这场赌便立下了,苏大为你不会后悔吧?” “当然不会。” “你为武臣,我为文臣,未知这功绩怎么算?” 苏大为眉头一挑:“各自将生平得意之事说出来,让天皇天后,满朝文武百官评价。” “可。” 苏大为感觉这老头有些自信过头了,黄土都快埋半脖子的人,居然和自己杠上了。 好,就佩服你这种找死的。 满足你! “既然如此,这便开始吧。” 谷德昭向四方作揖:“还请各位同僚与我二人作证。” “谷侍郎放心,我们都睁大眼睛看着,绝不偏袒。” 文臣中,发出整齐的声音。 武臣这边议论纷纷,也有些声音喊出来,替苏大为打气。 “不知由谁先开始?” “天后方才说了,让我尊老,谷侍郎年纪大,你先请。” 苏大为微微一笑,随意的向谷德昭拱了拱手。 谷老头狂,他更傲。 谷德昭冷哼一声,抚须道:“那老夫便先说了。” 略一沉吟,谷德昭深吸了口气开口道:“太宗为天策上将时,我为秦王府僚属,随太宗南征北战,出谋赞画。 还记得秦王与夏王窦建德一战,我曾献奇袭之计。 后秦王与窦建德部将刘黑闼作战,战事僵持不下时,我又献水淹之计,一举扭转战局……” 这些事,是太宗朝的旧事,但是文臣武将中,还是有不少人知道此事。 原本有些遗忘了,此时被谷德昭提起,不少人不由暗自点头。 这资历,没得说。 太宗当年的军功,不少是征夏王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