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送瘟神(下) (第3/3页)
下去。 “谷侍郎的功绩的确非同小可,先前是我出言不逊,得罪之处,还请谷侍郎海涵。” 说话间,苏大为叉手向谷德昭深深一拜。 嗯? 这是认怂了。 武臣之中,程务挺、契必何力、娄师德等人,不由面面相觑。 做梦也想不到,以苏大为的性格,也有放软话的一天。 这怕是要凉了啊! 文臣之中,以右相李敬玄为首,人人交换着眼神,眼中露出轻蔑之色。 姜还是老的辣。 这苏大为,毕竟还是认怂了。 怂了便好。 兵部尚书之位,还是得咱们世家高门来定。 左相阎立本悄然擦着额头上的汗珠,偷看向苏大为。 他对苏大为有着不错的印象。 可惜…… 谷德昭拈须大笑:“既然开国伯如此说,想必也是知难而退,上天有好生之德,老夫也不愿赶尽杀绝,只要你跪下,当着天皇天后的面,自认无才无德,不配任这兵部尚书,再向老夫磕三个头。 你这条命,老夫就还给你!” 这话一说,武臣中有与苏大为关系好的武将,顿时脸色大变。 若苏大为当着文武百官,天皇天后的面跪拜谷德昭,磕头求活命。 那和让他死有什么区别? 杀人不过头点地。 人格上的侮辱,比杀头更恶心。 这是杀人诛心! 程务挺与苏大为关系向来好,眼神中扫向队列没看到其他熟悉的武将,也顾不得许多,走出队列,叉手正要替苏大为说话,就听一侧的苏大为突然发出一阵笑声。 这笑声来得突然,如滚滚雷音,将满殿人的声音,全都压了下去。 拈须微笑,一脸傲色的谷德昭愣了一下。 “苏大为,你这是何意?” “我笑,谷侍郎未免心急了些,谁说我会输?” “那你刚才向老夫道歉……” “我道歉,是敬你为大唐做的功绩,救活那么多百姓,当得起我一拜。” 苏大为的面容平静,向着谷德昭从容道:“但若论功绩,我更胜你一筹!谷侍郎方才说的话,我都记下了,一会原样奉还。” 整个含元殿,文武百官一片哗然。 苏大为这话,简直是一巴掌呼在谷德昭的脸上。 第一句就说,自己的功劳比谷德昭更大。 第二句就说,你给我的,我会加倍还给你。 当真是不留情面啊! 好久没在朝堂上看到这么激烈的朝争了。 当真是…… 刺激! 无论是以右相李敬玄为首的文臣,还是契必何力这一帮武臣,包括珠帘后的李治和武媚娘。 乃至殿上的执金吾,千牛卫、太监侍女们,此时都是一脑门惊叹号。 苏大为凭什么这么有信心? 能比谷德昭的功劳更大? 谷德昭的功劳,方才文臣们可是说了,三不朽里占了两样。 牛逼大发了。 “嘿嘿嘿,好好好!” 谷德昭黑着一张脸,咬牙切齿的冷笑道:“老夫倒要听听,你有何功绩,能盖过老夫!” 说的是请教,但声音里刻骨的恨意与怨毒,简直令人不寒而栗。 他与苏大为的仇算是结下了,两个人今天是不死不休! “既然谷侍郎想知道,那我就成全谷侍郎。” 苏大为叉手向着珠帘后的李治和武媚娘行了一礼。 在文武百官,万众瞩目之下,好整以暇的整了整衣衫,挺胸抬头,在含元殿中,缓缓踱起了步子。 那份信步闲庭的优闲,简直如逛自己家的后花园一样。 看到这一幕,谷德昭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恨得牙痒痒的,嘴角直抽抽。 方才陛下给老夫赐坐,已经够有面子了。 这苏大为居然在含元殿里踱步,他么的当自己是谁? 你好大的胆子! 这含元殿,除了天子李治,谁敢这么肆无忌惮? 心中暴怒到极点,还没等他发作,苏大为的声音,已经如潺潺泉水般流出。 声音浑厚而低沉,充满一种令人竖耳倾听的魅力。 “去岁我征吐蕃东归……” 呵,又提征吐蕃,就算你灭了吐蕃又如何,还是比不得谷侍郎的大功。 “返回长安途中,接到陛下秘旨,令大军回转长安,留我独在蜀中……” 嗯? 秘旨? 陛下既然给他秘旨,那就是有什么秘事,可以随便说出来的吗? 苏大为的声音继续侃侃而谈:“随后我才知道,原来在蜀中,发生了一桩大事,当是时,荧惑守心,天降疫毒,黄安县几成鬼域,百里袅无人烟。 此后,我临危受命,要查明疫毒来龙去脉。 越查,便越是惊心,这疫毒可凭水源传播,而且人若中毒,立时变成力大无穷,不知死亡与疼痛的怪物。 而且疫毒传播十分迅猛,若是任由散播,只怕不用半年,整个蜀中将再无完好的城寨,蜀中百姓人人都染疫毒,变成怪物。 若疫毒若顺江而下,从蜀中入关中,到那时……” 苏大为的声音,到此戛然而止。 然而殿上文武百官,只觉得后背凉嗖嗖的,汗毛倒竖起来。 “疫毒?” “真有疫毒?” “好像听说过此事……” “但后来没听到动静了,应该是被控制住了?” “这事,难不成与苏大为有关?” “他在其中扮演了何等角色?” 经过短暂的沉寂,含元殿内,各种议论声沸腾起来。 “等等!” 谷德昭的声音,带着一种气急败坏之色,尖叫起来:“疫毒之事,凭你一人说出,有何凭证?” 苏大为微微一笑:“谷侍郎,且听我吟一首诗吧。” 吟诗? 我yin你个头啊! 这当口吟毛的诗!! 苏大为却不理谷德涨得黑紫的脸庞,欲吃人的眼神。 昂首阔步,在殿中踱步,开口吟道:“绿水青山枉自多,华陀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此诗一出,整个含元殿为之死寂。 这诗…… 妙啊! 难不成是苏大为所作? 谷德昭问苏大为有何凭证,苏大为不屑自辩,以诗相应。 这诗中,说的是瘟神。 实则指的是蜀中大疫。 乃不辩之辩! 高明!! 但仅凭这首诗,你苏大为就想翻盘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