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当时年少青衫薄 (第1/3页)
大唐不良人卷一少年游侠客第二十六章当时年少青衫薄苏大为与李贤并无太多私交。 之前见过几面,第一次是武媚娘介绍她的一帮子女。 后来则是在太子的宴请中见过一面。 那时的印象里,李贤还是个圆脸的小胖子。 数年未见,这次再见,李贤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的圆脸不见了,似乎因为长身体,脸颊瘦了下去,而个子却长得飞快,已经有六尺余,差不多后世一米七的样子。 不过看脸型和五官,依稀有过去的影子。 一双眼睛神采奕奕,比起太子李弘的聪慧沉稳,颇有一种朝气蓬勃之感。 “沛王长大了啊。” 苏大为忍不住道。 若是别人这么说,以李贤的性格说不准会勃然大怒。 你谁啊,凭你也配评价孤的“大小”? 但是苏大为不一样,苏大为可是武媚娘在一众兄妹面前郑重介绍,要以阿舅视之。 一句话,自己人。 而且太子李弘对苏大为也十分敬重,曾数次在弟妹面前说苏大为见识不凡,有国士之风。 更何况,方才在殿上发生的事,消息灵通的李贤已经听说了。 这才有了此次的会面。 甚至还抢在太子之前。 “阿舅说的是呢。” 李贤亲热的拉着苏大为的手道:“阿舅为我大唐征战在外,贤儿与长安百姓方能安享太平。如今贤儿已经长大了,天幸阿舅如今回来,贤儿正好与阿舅多多亲近。” 一番话既有里子,也有面子。 却丝毫不让人感觉有吹嘘拍马的感觉,只觉得以李贤皇子的身份尊贵,居然如此平易近人,实属难得。 若换一般的臣子,此刻只怕已经感激涕零,恨不得为之肝脑涂地了。 李贤说着,拉着苏大为的手,走向一旁早就设好的座位。 几张青竹制成的逍遥椅,一方小竹桌。 桌上放着三俩点心,有清茶一壶。 倒是十分雅致。 一边先请苏大为落座,李贤一边道:“这逍遥椅听父皇母后说,也是阿舅发明的,并且献入宫中,父皇平日十分喜爱,我见了便也让巧匠制了几张。 一试之下,果然不愧‘逍遥二字’,坐在上面十分快活。 还有这桌子,摊开成桌,折叠起又不占地方,简直是神乎其技。 母后常说,不知阿舅脑子是怎么长的,居然有如此多的奇思妙想。” 能言善道,夸人不着痕迹不算出奇。 奇的是李贤这份心意。 而且从苏大为在含元殿发生那些事,到出来,不过一时半刻。 李贤居然能将这逍遥椅和折叠方桌都备好。 哪怕明知他是刻意为之。 这份心思,这份机敏,也令人刮目相看。 李贤此时在苏大为对面坐下来,一双眼睛牢牢看着苏大为,眼里嘴上都是笑。 “母后平日里常说让我向阿舅多多请教,定有进益,闻知阿舅刚刚从朝会出来,贤儿可就忍不住了。 一番孺慕之情,未免急切,阿舅勿怪。” 一番话,既解释了请苏大为来的缘由,又处处透着亲切亲近之意。 不愧是后世的章怀太子,李弘之下,就属他了。 不过…… 如此急切,当真是为了亲近,还是有别的心思? 如果苏大为不知道王勃的事,或许只把李贤当做孩子看。 可是有了王勃《檄英王鸡》事件在前,苏大为心中也不由暗自多想了些。 唐代的成年,可与后世年纪界定不一样。 李贤如今也是小男子了,据说也识得那男女滋味。 而且在这宫中长大,耳濡目染都是帝王之学,又有李唐优良的基因。 可千万不能把这等皇子,当做明朝那种养猪式的废物点心。 苏大为心中电转,嘴里轻轻一笑:“沛王有心了,往日我在外征战,无遐它顾,没想到沛王如此惦念。” “阿舅。” 李贤把手伸过来,再次握住苏大为的手,轻摇了摇,以略带撒娇的语气道:“我都叫你阿舅了,你还叫我沛王,难不成阿舅不认贤儿吗?” 这话说的。 要你不是太子,就凭你摸老子小手手,老子也一拳打你个乌鸡眼你信不信? 苏大为嘴角微抽了一下,不动声色的将手抽了出来。 勉强把嫌弃之意给压住。 “礼不可废。” “阿舅!” 李贤的眼神透着幽怨,小手手又摸了过来。 “您不认贤儿了吗?” 苏大为再次抽手,轻咳一声:“有人时还称沛王,没人再称你……贤儿。” “这就对了嘛!” 李贤终于高兴了,终于没再追着苏大为的手。 他左右看了一眼,以眼神示意一旁的太监使女们后退。 一直退到听不见二人对话的距离,他才得意的一笑,亲自为苏大为倒茶。 小声道:“阿舅,贤儿听说你方才在含元殿上大放异彩,令父皇和母后都交口称赞,有些不开眼的大臣,居然想弹劾阿舅,嘁,那些没眼力劲儿的,就该把他们杖死,看他们还敢胡言乱语。 也不看看阿舅是谁的人,你说是吧,阿舅?” 谁的人,那自然是武后的人。 “阿舅,你在殿上念的诗,我听人说了,实在惊艳,有几个问题想请教阿舅。” “贤儿请说,为舅当知无不言。” 苏大为实属无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