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回 为明图上意 恰识道中人(3) (第2/2页)
弱的身子并没有因为听闻胡纳部的消息而立即完全倒下,却又足足坚持了十年,这当然便是为了年幼的傅西归了。 直至半年之前,刚满十六岁的傅西归已完全可以当家之后,傅芸这才放心的“含笑九泉”,与她心爱的丈夫会面去了。 …… 这傅芸使领的故事既如此传奇,王月君自然也印象十分深刻。她讲故事的语气虽平淡,但其中细节,正像身临其境似的,令白卯儿听的都不禁要落下泪来。 白卯儿此时当然也已明白,为什么大姐救了傅西归,那傅西归方才却还是一脸不愿多说的模样,而她的大姐却也不愿要她多问,立即便把她带回了自己的毡帐中。 这傅芸的故事虽不像白卯儿幼年经历那么悲惨可怜,但其中凄凉可泣之处,却犹有胜之。白卯儿自己也不愿同人提及往事,这傅西归不愿说起其母之事,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但白卯儿终究还是忍住了想为傅芸落泪的冲动,她又定了定心神,终于开口说道:“原来如此,难怪这位傅兄弟长得有些像西域人,却完全不会说西域话了。” 这正是方才白卯儿会“自以为是”的同那傅西归说了许多西域话的原因,她故意提及此处,自是想让自己在羞愧之下,便不会那么替傅芸感伤了。 王月君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这位傅兄弟的父亲虽是大食人,他自己却完全不会说大食话,正是傅使领害怕触景生情,惹得自己身子恶化的更快,才不敢教儿子学习其父族的语言。”她转头看向傅吴二人的毡帐方向,又面带敬佩之色的说道:“这位傅兄弟除了模样稍有不同之外,其实完全是个中原人,但他竟能一个人来到此处,想必是为了完成其母的的遗愿了。” 白卯儿也点了点头,她当然也知道。傅芸的遗愿就是傅西归的名字,傅西归的名字就是傅芸的心愿。正如王月君所说,傅芸在得知胡纳部之事后,正是害怕触景生情而不敢教傅西归西域言语。但傅西归的名字虽也能要她“触景生情”,但她却还是不曾给儿子改了名字,因为对傅芸而言,这心愿比身子还重要。 于是傅芸这番“复西归”的心愿,当然已牢牢的刻在了傅西归的身上,这傅西归哪怕连半点西域话也不懂讲,竟也敢抛弃傅府的富贵生活,独自一个人涉险来到大宛。又甚至冒着被当作jianian细的风险,偷偷越界溜进大食国再溜回来,这当然也是为了其母的遗愿。 这傅西归方才说自己是去大食“找人”,他找的当然不是活人,而是胡纳部的“遗址”、以及被埋在里面的父亲和族人了。 王月君猜得没错,傅西归正是为此去到大食的,而就在半月之前,那傅西归终于找到了胡纳部的“遗址”,并将母亲的骨灰也埋在那处,好让母亲得以“归族”了。 …… “大姐、大姐,那位傅兄弟不告而别了!”天方微亮,便见吴小刚在王月君二人的毡帐外大叫道。 此时方才是清晨之时,王月君虽已起身继续思索谜题,白卯儿却本还在睡梦之中,但吴小刚的声音如此之大,当然便也将她惊醒起来。 “唉,不告而别就不告而别嘛,他的目的达到了,自然也该回中原去了,你这笨蛋又管那么多闲事干嘛?”白卯儿伸着懒腰,隔着毡帐说道。她昨夜听了傅芸的故事,此时又听说傅西归不告而别,只道傅西归完成了其母遗愿,他自己又完全无法在西域生活,此时当然便要“复东归”了。 只是白卯儿虽口中如此之说,还是赶忙穿好衣裳梳妆完毕,将吴小刚放了进来。 吴小刚昨夜同傅西归一同过夜,当然并没听到王月君同白卯儿讲的故事,更不明白白卯儿此时说的“回中原”是何意思。只是王月君既然得知了傅西归的身份,自然也明白其不是jianian细,在昨夜离开吴小刚二人的毡帐之时,时便特地吩咐过吴小刚:“若这位傅兄弟会不告而别,那么任由其去便是。” 但王月君虽有此吩咐,吴小刚却还是一大早来到大姐帐号叫唤,自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吴小刚进到帐中,立即便看向白卯儿说道:“什么回中原?那位傅兄弟是往北去的。”他顿了顿,忽然又兴奋的说道:“而且他一面走,还一面看着手中的一副地图,我瞅了一眼,好像也是一张有着标记的‘藏宝图’,标记上面还写着‘北山’二字呢!” 吴小刚其实本不是会为了藏宝图便会如此兴奋之人,他会此时会露如此模样,自是在拿白卯儿先前的模样打趣。 但白卯儿此时非但不像数月之前那么兴奋,甚至皱着眉问道:“你管人家的事干嘛?” 白卯儿说的并没有错,那傅芸之事虽让人伤感,傅西归不顾危险替母完成遗愿之事也要人敬佩。可无论这傅西归之后无论是要回中原,还是要去什么“北山”寻宝,这都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自也不需她三人来过问。 至于为何白卯儿此时听到这本也十分值得探究之事,却会一反常态,连半点好奇的模样都没有。自是因为这些日子她光是去思考德广禅师画的七座山峰就够她头疼了,她实在是没心思再去好奇别人的藏宝图、以及她完全不知在何处的“北山”了。 “回中原?北山?”忽然,只听王月君喃喃自语的说道。 白卯儿虽认为此事不需她三人过问,但仍在思索谜题的王月君却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她自言自语片刻,立即便看向二人,点了点头,微笑说道:“不错,我们要去的地方,也是这个‘北山’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