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九章 好大的雨(大章求订阅) (第2/4页)
说:“今日若见有佩剑白衣书生路过,一定记得要来州府汇报!” “走!他无车马,决计走不远!”外面,高马上将士大喝道。 滴滴答答。 马蹄声去,淅淅沥沥的大雨倾盆,马蒂落下,泥水四溅。不一会儿,声消人走。 也不知过了多久。 哗啦! 一声,一人从房屋下水面冒出,浑身皆是湿透,微微发抖,颤颤巍巍走上岸,再次犹豫着要敲动木门。 吱呀一声,门开了。 “人都走了,我这里有一套蓑衣斗篷,还有一套渔人干净衣服,你且穿去。我不知你是何身份,也不愿知晓。本店店小,也留不住客。不送!”女子推出一个提篮,而后再次关门谢客。 男子吃了闭门羹,苦笑起来,颇有几分落寞之感,不过看着那斗篷蓑笠,苦笑渐渐转暗,接着紧忙换起干净衣服,丢了一块碎银,迈入到大雨中,与那些将士相反的反向,走了去。 过了不久,女子再次打开门,将提篮收入,半夜生火,将湿透的衣服全都烧掉。 只是,在那提篮最里面,除了一块碎银外,还有一块半壁玉石夹在缝中! 女子愣了少许,一并丢入火中,然后再次入睡! 第二日早,女子依旧生火开灶,只是,弄火之时,却是看到那玉佩未有丝毫损坏,反而是更显灵动,光芒渐渐,一看就不是凡物,她单手一翻,收入怀中后,继续生火。 外面,天色方才启蒙,有熟客喊:“宣姑娘,一碗祛湿汤,一个热馒头。” …… 日当正午,阳光将一切照得慵懒。 日光下来,天色干燥,祛湿汤的生意很少,炊火也早就停下。 素衣女子无聊地走出小店,下到江中,看着远处飘动来往的行舟过客,颇为无聊地踩着水。 她本以为无聊,可在下水不久,忽然感觉到脚背一痒,下意识一踢。 一条金黄色大红鱼跃出水面,闪耀着金色阳光,刺目得很。 女子一眼就认出:“哎呀,怎么是你?” 鱼儿再入水,往远处游去少许,而后才转身,看着它,小小鱼嘴打开,鱼鳃不停张鼓呼吸。 宣姑娘见起不靠近,便蹲了下来,伸出手不停地勾动,过了好久那鲤鱼才缓缓靠近。 啄了一下手指,立刻远去。 咯咯咯! “你好聪明,你是来找我玩的吗?”之声响起。 噼啪一下,鱼尾砸在水面,似是回应。 宣姑娘立刻眼睛一亮。 自这一日起,她每日又多了一项日程,只要天不下雨,旅客不多,必下水玩弄一会儿。有时候,洗衣之时,尚能见到红鲤相随。 她偶尔以衣棒相弄,鱼儿沉水远去,惹得她发笑,过一会儿才冒起,顶着鱼头,冒起眼睛,看着她笑。 而后,她又买了很多鱼食,从临江的窗边捏着洒下,也能看到那条红鲤游来游去。 又是一项消遣。 有人见到宣姑娘与红鲤玩耍,欲要下江去捉,不过却被宣姑娘拦住,说这条鱼是她养的,初时自然人们不信,哪有人把鱼养在江中? 后来人们看到宣姑娘每日都与相同的红鲤相伴,才说宣姑娘心善人美,就连江中红鲤,都与之相亲,便无人再打它主意。 …… 时光如水,一晃半年过去。 宣姑娘早就忘了那个白衣男子,也忘记了那块被她用厚布包裹放在小店阁楼之下的翠玉。 直到,又是一场大雨临近! 一队军马前临之后。 一书生,背着一个行囊,再次迈步走进小店。 “哒哒哒!” “要汤还是要茶,还有白面馒头,还有些牛rou。”宣姑娘没抬头地就招呼。 “我只要一壶茶,一壶热茶。”那书生说。 宣姑娘立刻抬头,看着那白面书生,一袭青袍加身,背后的行囊鼓鼓,无限神气。 “是你?”宣姑娘立刻识出他,当日,军官半夜搜寻此人,让她印象深刻:“你来做什么?” “多谢姑娘半年之前救命之恩。小生特来还恩!半年前,我上京赶考,被jianian人所害,半路截杀,多亏姑娘心善,未报我踪迹。还送我一衣!” “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更何况姑娘救命之恩?”那白衣男子说。 宣姑娘顿住少许,继续擦桌子:“我没要过你报恩。你走吧!” “多有叨扰。”书生立刻拱手,将书囊放下,说:“恩不及口,当日蓑笠当还!小生告辞。” 宣姑娘将信将疑打开行囊,发现里面果然只有当日那套渔夫的衣服,还有蓑笠一副。 笑了笑说:“真搞不懂,这东西还带回来做什么。”不过,她还是收了下来。 第二日,下午,宣姑娘发现那书生,再次走进来,这次不叫茶,叫了一壶水酒,就着牛rou吃。 这日雨点小了很多。 “你又来做什么?”宣姑娘有些戒备。 “姑娘莫要担心,当日我进京赶考,幸得皇恩浩荡,如今身居古县县公一职。来讨些酒水。”书生话不冒昧,行动不僵。 宣姑娘看了他一眼,将信将疑,应了一字:“哦!” 自那日起。 书生每日必来,或一壶茶,一壶酒,就是没有喝过汤。不论有雨无雨,皆是步行而来。 或是说几句闲谈,或是不发一言,没有写诗作赋这些酸架子。 久而久之,宣姑娘觉得他并不像书生。 而后,即便阳光当空,宣姑娘也很少下江,只是偶尔喂喂鱼食,到后来,鱼食也渐渐喂得少了,这个时候,她开始备酒。 她问:“你平日都不审案么?” “县城一片安旭,何来案审?这个时候,最好当的就是官。”书生回说。 “哦!”她回道,她也是听渔人说过,新来的县令很有本事和魄力,寻常时根本无扰,最近几月来,似乎日子也没以前那么紧张了。 “要吃饭么?”宣姑娘又问。书生偶尔会留下来吃饭的,不过每次都会给钱。 “吃!” …… 窗外,红鲤等了很久,没见人来,不见鱼食从窗下,游转江中。 后来,它来得次数更少,半月来一次。 再后来,渔夫都说那条红鲤不见了,还有人说,它是被人打捞了上去,做成了汤。听到这个消息,她伤心了一日,那一日,小店没开门。 第二日,不接客。 直到第三日,才煮了一壶茶,让书生进来后,就没再生火。 …… 宣姑娘明显是伤心过的,眼睛略有红肿,半年来,虽无一字交流,那灵动的鱼儿,对给她带来无限的欢乐。 店再开时,很多渔夫问她,知道伤心的理由后,第二日,一人纷纷送来一条大红鲤鱼。 不过却都不再是上前那一只。 宣姑娘谢过后放掉,红鲤入水后,就走了。自那日起,她再未吃过鲤鱼,不管什么颜色,以前的时候,嘴馋了还会吃上一条。 午时方后! 书生再来了,自己提了一副笔墨。说是要送给宣姑娘。 这是他来了这么久,第一次在她面前弄墨,她愣了少许,犹豫地接下,一摊开,上面书:“祛忘过来汤。” 她看不太懂,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就说是表面上的意思,看看就好,不用细究。 再备一壶薄酒,书生上座! 这时,一白衣秀士走入,身材魁梧,白衣蓝领,走入到小店,外面烈日灼灼,看起来就像是来避暑。 不过,白衣秀士一走入,书生瞳孔微微一缩,能看到,他脚下略沾湿水,走到屋内才干! “客官请坐,我这就上茶!”宣姑娘将笔墨收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