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77章 鸵鸟与影市环境 (第1/2页)
2月初,一家成立于04年的独立制片厂牌开放道路胶片以一部口碑不错的剧情片登顶周榜后,除了少部分非票仓地区还在上映,其他地方都已下画。 年度午夜场第一;周五票房榜冠军;12月累计票房第一;全球IMAX开画票房年度第一;。 连续四周霸榜,连续十周前五; 得益于内地市场的全线热映,其全球票房突破7亿美金,不仅成为历史上6部突破7亿门槛票房的作品,更超过,晋级为历史上表现第2好的漫威影片,仅次于的15亿;攫欝攫欝 截止到此时,影片内地总票房5.96亿元,北美总票房3.34亿美金,全球总票房累计为7.53亿美金,可以说,除了让圈内人再度刷新对漫威出品的印象后,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实质的、隐性的、长线的利益。 而对圈内的人来说,这个2月,其实也不止是关注一下的下画抑或是即将热闹的奥斯卡颁奖季,更重要的还是大家的“饭碗”容量。 没错,围绕WTO新一轮的边贸谈判有了实质性的进展,2月3日,美联社率先发声,称内地引进片的分账标准虽“遗憾”的未向国际看齐,但也取得了重大进步,一是数量,二是利润,环境都比过去要好。 至于中间有多少拉锯,媒体向来是忽略的。 所谓的“美元霸权”的本质,到后世内地观众的认知渐渐深刻,也渐渐揭下了“自由”的面纱,但在12年,此条通知一出,好莱坞的人自然高兴雀跃,总归内地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三大票仓,分账每优待引进片一分,带来的都是巨大利润。 而对内地的影视创作者来说,就很复杂了。 京城。 年节接近尾声,却还弥漫着些许年味。 对内地电影人来说,虽主管部门暂未公布协议细节,负责发行进口片的中影和华夏也未给予正面回应。 可据美国多家媒体报道、讨论的相关内容,言之凿凿,肯定有谱,比如,在20部分账大片的基础上增加50%的配额,更有美联社详细的指出是14部,新增的主要是配合IMAX、3D这样的“配适型”大片; 其二,美国大片在华票房分账比例将从13%提高到25%,比如在中国取得10亿元人民币票房,按照新的分账比例美方的收益将从1.3亿提高到2.5亿元,三下五除二,也有个小3500万美金,比大部分海外地区营收强。 好莱坞的分析师都在讨论,此举将刺-激美国片商加强在内地的宣传力度,不会再“冷落”那边的宣发工作,而内地的一些人则是对着新出炉的影市总成绩131.15亿元人民币,20余部引进片就超49.1亿元,占37%的报表发愁。 如果还多给配额,很容易想到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对内地电影冲击是难免的,拼视效,都质量碾压了,以带动的“加强”大片有多猛,他们又不是不知道。 但知道又想什么用呢。 吵吵闹闹的,各级发行、制作,包括那些老电影厂的人都在问询、烦恼,但该推行的还是推行了。 放开市场,不是简简单单4个字,进入WTO的好赖,很多文章也都分析的清楚,对内地电影行业来说,阵痛一词好像也就解释了,毕竟往好了想,这叫鞭策,往坏了想,是逼着竞争。 总之,某局的一纸文件还是下达了。 此番核心,“处处”透露着海外制片厂的利好,自然又是引起轩然大-波。 内地观众倒也没那么在乎,看电影吗,娱乐为主,人美国大片好看,你不争气总不能逼着人家不选择吧。巘戅阅笔趣巘戅 说得露骨一点,以前的时候,都不把观众当回事,来来回回产出的都是烂片吗,人想看电影,都没了兴趣去电影院,那没有观众,电影院的人会在乎美片、法片抑或是印度电影呢?总得先把观众争取进来。 这么一想,好像是有点积极、主动的意思,有点让特斯拉入华那味了。 事情到处在传,又已成定局,某V上,冯钢炮同志发声,称此举有三大好处。厺厽 阅笔趣 yuebiqu.com 厺厽 一、好莱“虎”来得越多,电影人的创作空间就越大。因为把关的尺度是一个标准,他们能拍的内容我们也同享。 二、打击盗版更严厉,不然好莱“虎”真跟你急,这成果我们也分享,这回有好莱虎撑腰,看你们谁还敢。 三、对观众是好消息。优胜略汰。怕什么呢?无非是一个选择,看还是不看。 一些导演在下面附和,也认为是好事,“中国电影市场对美国开放,毁掉的是那些靠侥幸,靠吃老本,靠黑手cao作市场取得某种成功的电影制作者,对提高中国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准,对符合电影规律的制作者,只能是幸事,中国电影虽暂有疼痛,长远来说,无疑好大于坏。” 当然,阴阳怪气或者乐观的终究没那么多,更多的导演、制片则高喊“狼来了”,称好莱坞是洋枪洋炮,现在“长城”开了口子,希望有关部门创造条件让大刀队实力变强。 两种声音下,反倒是那些真正研究市场的学者颇为中肯,“这些年中国电影在进步,但粗制滥造的作品也很多。从长远来讲竞争不可怕,电影贸易的争端从来不是零和博弈,不是说美国好,对中国就一定坏。与其胡乱想,不如想办法提高观众的需求,让整个市场越来越繁荣,倒逼好莱坞。” 而让俺来说,这是一场仗,不见血也不会两败俱伤的仗,都在说华语电影走出去,但事实就是很多地区对亚裔有偏见,看到海报上的面孔都不待去看的。攫欝攫欝 再加上,俺有些不清楚为什么有人这么文化“不自信”,偏见归偏见,还有人觉得换个皮不行?可拉倒吧,故事底子摆在那,好片就是好片,让白人演员演,无非是打入市场。懂得自然懂。 电影,终究是考量一个剧组怎么讲故事,用商业还是艺术化讲不重要,重要的是讲出来后有观众买帐,美国观众是观众,内地观众或者日本、黑人的就不算?什么道理。 水土不服或文化隔阂不是没考虑到,而是大部分商业片本身就降低了门槛。就像亚洲之于动作、泰国之于恐怖、日本之于热血漫等等,显然都是照顾了好莱坞环境的题材元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