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 壮志饥餐胡虏rou,笑谈渴饮匈奴血 (第1/2页)
“杨信,河间府任丘县高城乡民,这个可否解释一下,为何连名字都能恰好对的上?” 杨信好奇地看着面前这张纸。 他现在的身份已经明确,河间府任丘县高城乡河口社邓河口村的一名村民,还有三间草房呢,原配染疫病而死,目前光棍一条。实际上他这时候已经随他前妻长眠地下,不过在地方官绅的无声cao作下,他这个死人又从坟里爬出来,并且因为神仙的不负责任,完全失去了过去记忆。但是他的家乡父老没忘记他,还清楚记得他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包括他当年为埋葬父母借的一堆高利贷,利滚利加起来大概五十两银子…… 这是这个身份的售价。 总之黄镇用五十两银子,替他彻底解决了身份问题。 绝对的真实可信。 就是这时候任丘县令派人去打听也绝对没问题,那里所有乡亲都会替他作证,当地保甲长同样也会拿出所有具备法律效力的文件,证实这个给万岁爷献宝的人,就是他们从小看着长大的小四。 不得不说这些穷山恶水的刁民简直就是无法无天。 但这名字就诡异了。 “你因为家贫生计艰难,去年又认了本社一个快死老光棍为父,后者出钱给你安葬亡妻,你替他披麻戴孝送终,按照规矩你得跟他姓,而他姓杨故此你也就姓杨。至于名字就不值一提,你过去叫杨四,但到京城结交贵人总不能继续叫这个,故此本社王乡绅亲自为你起名杨信,这样你就可以用这个名字了。这个你放心,全都是有据可查的,王乡绅与我也是多年的交情,这点小事还是很容易,更何况无论你如今得罪多少人,总归是见过万岁爷的,这就是乡里也都跟着增光不少的。” 黄镇说道。 也就是说那个王乡绅其实是他同伙专门负责给他销赃的。 贩私盐必须得勾结地方士绅。 明朝的盐业体系是官府控制下的灶户生产,盐商贩运,由地方的里甲负责销售,实际过去是按需分配,盐商把盐运过去,由里甲根据人口分到各家各户,后者直接掏钱就行,至于盐价由官府定价。 不能自己定价,也不能跨区域销售。 朱元璋这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计划经济的。 而现在理论上也是官府定价,不过实际上是盐商和地方卖盐的土商,在官府监督下,坐到一起商议价格,至于那些土商就是地方士绅了,盐商把盐运过去再和他们议定价格卖给他们,他们负责卖给老百姓。包括私盐也不能绕开他们,他们才是地方的控制者,实际上这些士绅才是私盐的主力,因为官盐留给他们的价格空间太少,他们卖私盐赚的更多。 这样看来私盐也未必让老百姓真能享受到廉价的食盐,实际上更多是肥了地方士绅和贩私盐的。 然后国家损失惨重。 甚至这时候官盐都有滞销了,包括盐商也贩私盐,反正他们一样是要卖给这些土商,可怜的大明皇帝眼看着扬州盐商坐拥三千万资本,每年利润上千万,就拿几十万两银子来打发他…… 呃,这关杨信屁事! “想不到我也是个情种啊!” 杨信对自己卖身安葬亡妻的伟大行为感叹了一句。 旁边黄英一脸无语。 “你真想去辽东?” 黄镇说道。 “不去还能怎样?” 杨信说道。 “一走了之而已,只要出了这京城就没人拿你怎么样,从三角淀到白洋淀广袤几百里水网,究竟有多少该砍头的恐怕只有天知道,更何况还有茫茫太行山,咱们大明朝城里面才是官府的,城外边就天大地大了!” 黄镇说道。 很显然这就是刁民的典范了。 他丝毫没把什么法律当回事,而事实也的确如此,经历上次天津的事情,杨信如今也明白了,大明朝别说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就是天津这样离京城两百里的地方,都已经不是法律能真正覆盖的了。如果像黄镇所说跑路然后去三角淀一带水网,或者去太行山区,那真是可以逍遥快活,直接把王法当臭狗屎的。 “但我能让她弟弟拜在方阁老的大哥门下为弟子呢?” 杨信指着黄英说。 黄镇那眼睛瞬间就瞪大了。 “那咱们就去辽东走一趟,我也是快五十的人了,好歹祖上也是跟着太祖皇帝驱逐鞑虏的,也算精忠报国一回了!” 紧接着他一拍桌子带着凛然正气说道。 “您也去?” 杨信疑惑地说。 “去,这私盐生意做不成了,你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