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四章 孙丽钗与本由 (第2/2页)
。 法堂中两拨中老年秃驴相对而坐。 双方商量好,较艺的书籍总计十本,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譬如《四十二章经》、《华严经》等。 少林这边出了三位禅师,分别是觉乐、觉灾、子知,他们熟读佛经,而且禅定甚深,都是开悟的高僧大德。 净业寺这边三位律师,如静、如空、如盛,他们作为将戒律融入生活言行的大师,一举一动都是规矩严正,如一颗颗精心雕琢的美玉宝珠。 法堂中间放着较艺台,双方对坐,身侧摆放着用于比斗的十套经书,身前矮几上,两边各放十枚棋子。 一者问,一者答。 如静双手托着《心经》,目光跟随着经书,直到将其轻轻放在矮几上,再抬头望着觉乐的双眼。 “禅师有礼。” “律师有礼。” “经中般若做何解?” “这有何难,般若即大智慧也,得悉般若可达彼岸。” 如静主动取走自己身前一枚棋子,这是输了一城。 他继续问:“如何可得般若智慧?” 觉乐皱眉:“这般高深,你真的懂得?” 如今对答如流:“如饥似渴,如寒似暖,人行世间,本性自如,般若智慧,生来具足。” “那岂非人人皆是菩萨?” “你禅宗言人人是佛,为何人人不能是菩萨?” 觉乐自觉取走身前一枚棋子。 如静律师频频出招,觉乐禅师身前棋子不知不觉只剩五枚,一本《心经》已经引申到了无数经典上,需要的知识量非常可怕。 等律师再出了一个问题后,觉乐禅师主动放弃,一下子去了三枚棋子,只余两枚。 这下轮到觉乐提问,当然要说《金刚经》,毕竟是禅宗的根本大经。 一番唇枪舌战后,觉乐禅师毕竟劣势太大,无奈输光棋子败下阵来。 净业寺的方丈对子性禅师微微一笑。 第二局开始后,觉灾禅师却是展露了风采,交锋激烈让人不由入神,最终是以《法华经·草药喻品》结合《金刚经》是名-即非的思想,佛陀喻众生,其实非喻众生,为世人开示,其实无被开示之众生,借此赢得辩论。 禅宗认准律宗和尚不善机变,对超脱本相缺乏理解,以此发难。 而律宗和尚也瞧出这帮莽夫对经典不甚熟悉,多往偏僻处问言。 第三场算是一开始就陷入僵局。 到最后,子知禅师身前余二子,如盛律师余一子。 律师取出《长阿含经》问道:“生缘老死何解?” 子知禅师竟然一时忘记此言出自哪篇,沉默下来。 情势到了这一步已经是间不容发。 “禅师为何不答?” 少林众僧微微鼓噪起来,方丈轻诵一句佛号,场面再度陷入死寂。 子知禅师看着身前两枚棋子,放弃是不可能的,只有随便反问,或是随便回答一个。 而那如盛和尚明显是成竹在胸,反问怕是会失去优势。 实在是进退两难。 正当此时,外面传来喧闹声。 “这位师弟是谁?” “莫要跑动!” “师弟你怎么跑出来了?别进去!” 众僧齐齐转头望着大门。 只见一个面无表情的小秃驴步伐轻松地迈入殿内。 “子知太师叔不答,只因一说便错,他若不言,则无此因缘,他若开口,即生此缘。” 来者却是本由。 众僧皆惊。 净业寺方丈忍不住起身问道:“您就是鹿缘菩萨?” 本由并不回答,先见过寺内前辈高僧,随后才朗声说道:“我不过是少林小小一比丘,怎会是鹿缘佛子。” 如盛律师微笑叹气,取下身前最后一枚子。 子性禅师开怀道:“得鹿缘菩萨心传,此子可取天下三分灵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