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九十一章 平西四策 (第2/2页)
由张松做益州别驾,黄权为长史,法正做军师将军,安抚益州地方。 这时,荀彧展开奏折看了看,也是大笑起来:“公威啊,你所想到的,广元他们也都想到了。他二人在途径各国仔细盘查,得知昔日鲜卑、匈奴,以及如今的贵霜帝国,对西域各国盘剥极甚,所收各类名目之赋税,总计十抽七八,不可谓不重。” “嘶……这些番邦蛮夷倒真不给人活路,无怪乎西域各国如此焦急要派使节来我大汉,这是来寻活路啊。” 孟建对这个税率感到极为震惊。 “正是。故此,广元建议,我大汉将与西域之关税,定为十抽其四,如此远高于大汉境内之商税税率,却又只有贵霜所定税率的一半,西域各国非但不会觉得赋税过重,反而会感恩戴德,高呼大汉之仁义。” 刘赫笑道:“非但如此,广元还推测,我大汉与西域往来之商贸货物,多为丝绸、玉器、食盐、瓷器、漆器、珠宝、胡粉、葡萄酒等物,本就是价值不低之商品,借此关税,不出三年,朝廷收入当可增加至少五成。且西域也有诸多奇yin巧技,能工巧匠,双方往来,互通有无,即可使大汉愈发繁荣,更能凭借大汉比之西域要璀璨百倍之文化,使得西域日渐靠拢大汉,难以分割。数年之后,西域各国,将以说汉话、着汉服为荣。” “好,好啊!”孟建欣喜若狂:“真能如此,不出意外,百年之后,西域各国,将彻底成为大汉领土,说不得那时大汉又要多出几个州郡来。” “呵呵,这却是后话了。广元所呈奏章,还有第四策,文若,你来说说吧。” “遵旨。” 荀彧将那份奏章重新叠好,恭恭敬敬放回到了刘赫的御案上。 “这第一是打开通路,奠定基础。第二是威服,第三是恩服,这第四么,却已不仅仅着眼于西域了。” 孟建有些纳闷:“不着眼于西域,那还能着眼何处?” 荀彧看着他:“公威怎得忘了,西域各国所接壤之强国,可并非只有大汉。” “你是说……”孟建恍然大悟:“北匈奴和贵霜国?” “不错。北匈奴虽然衰弱,却也时常sao扰西域,贵霜更是奴役西域数十年至今,令西域各国苦不堪言,此二国,非但会威胁大汉对西域之统治,长此以往,更可能会直接与大汉产生冲突,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广元之意,在于利用西域,节制匈奴与贵霜,就算不能令其自乱,也要使其无暇他顾,疲于应对,待朝廷南征,一统天下之后,再行征讨,借此彻底征服四夷。” “嗯……计是好计,只是如何节制法?那贵霜国我虽不曾见过,可他既能奴役西域二十余国数十年之久,国力必定不弱,单凭西域,如何反抗?” “诶,公威可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刘赫笑道:“西域各国,小邦尔,他们要强,要弱,要扶持,要压制,还不是听凭我大汉之心愿?” “传旨,待石韬等人拜访西域各国归来之后,不必回京,就地赴任凉州刺史,兼任西域长史,甄俨为凉州别驾,杜宪即从益州赶回凉州,与吴勤分别担任玉门关、阳关守将,此二关及城池修建之事,开春后立刻动工,不得有误。另外,从京师调一万五千禁军,三千大戟士骑兵,赶往凉州,分别交由杜、吴、石三人听用。” 刘赫正在兴头上,外面龚三儿却再次捧着一大堆奏折走了过来,荀彧见状,急忙上前接过。 “这么多奏折,谁送来的?”刘赫有些诧异。 各州郡,以及三公九卿日常公务的奏折,几乎绝大多数都已经摆在刘赫案头了,虽说不少官员时常也会有一些额外的事务,临时启奏,但总不至于有这么多官员同时都出现了这种“额外事务”吧? 荀彧将这不下六七十份奏折,全部摆上了刘赫的案头,与孟建开始整理了起来。 可是他们理着理着,刚刚还十分欢喜的脸色,便渐渐沉重了下来,这让刘赫也察觉到有些不妙。 “怎么,出事了?” 荀彧看着刘赫,语气之中不无忧虑道:“陛下,一直担心的那件事,终于来了……” 刘赫先是瞳孔一缩,随后骤然冷笑一声:“哼哼,他们果然忍不住了么?朕可是等了好久了。来便来吧,朕乃真命天子,何惧几个宵小之徒?趁此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岂不痛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