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八章 产能不足 (第1/2页)
十二月的南京城已经被大雪覆盖成一片白色,随着太阳的升起,南城聚宝门的三重关门缓缓开启,代表着新的一天正式开始。 城外聚集了大量进城打短工的流民,这些人挤在一起取暖,这时听到三里外传来阵阵的战鼓声,一个四十多岁的家伙骂道:“这帮丘八真是闲得蛋疼,这大雪天不好好呆着瞎折腾什么?” 边上一个三十岁的家伙小声说道:“那是马军门在练兵,那些丘八吃的真好,我的一个老乡在左营当兵,听说每日三顿干饭,晚上还有大肥rou吃!” 四十岁的那个家伙骂道:“你小子纯粹胡说,还一天三顿干饭,我老家的地主也不能这么吃啊,这个马军门多有钱,能养的起好几万大军?” “大哥,小弟说的是真的,就在昨天,我的那个老乡还回来给他的老娘送来了军饷,白花花的一两纹银,这可是我亲眼所见。” “你小子说的这么好,当时你怎么不去当丘八呢?” “哎,当时我也去了,可是人家要二十岁以下的,我今年都三十六了,没选上!” 这两个流民在聚宝门前闲聊,这时城门大门开启,门里出来一队守门的门丁,一边用枪杆驱赶着门口的流民,一边骂道:“你们这帮尸倒排好队,想进城就给老子规矩点!” 那个四十岁的家伙看着凶狠,但是可不敢得罪这些守门的门丁,进不去城打不了工,今天就要饿肚子,没办法只好一边心中暗骂一边排好队伍。 在距离聚宝门三里外的提督大帐中,已经站满了顶盔着甲的将领,大帐中并没有生火,气温还在零下。这些将领呼出的热气让大帐中一片雾气缭绕,如同仙境一般。 这时三通鼓毕,中军官朱同看到将领都已经到齐,来到马铖身边拱手说道:“大人,鼓毕诸将已到,请大人点兵会cao!” 马铖听朱同说完点点头,起身带着营中诸将出了大营,这时马铖手下五营士兵都已经集合完毕,整齐的排成五个大方队站在大校场中间。 马铖手下一共有两万五千士兵,除了五千火枪兵直属马铖管理外,马铖将剩下的两万士兵分设前后左右四营,交给四大总兵管理。 这两万五千士兵都是马铖挑选的精锐,平均年纪在二十左右,经过这半年多的训练和超高规模的食品供给,这些人一个个浑身都是肌rou,按照明军标准来看,这些人都够得上精兵了。 这些人看到马铖出来赶紧单膝跪倒叫道:“标下拜见军门大人!”两万五千人同一个声音,真是声震九霄。 马铖看到这个样子满意的点点头,这些人现在已经具备了精锐的雏形,在经过几场战斗就可以成为真正的精兵了。 可是当马铖看到这些士兵的穿着后又满心的挫败感,这些士兵除了直属马铖的神机营五千人,其他人还没有盔甲可穿,没办法只好穿了一身棉衣训练。 当然这不是马铖的兵器局不干活,其实 在宋应星加入后,兵器局已经爆出了最大产能,每月的板条甲能生产出五百副。这些盔甲看着数量挺多,但是马铖手下的士兵更多,到目前为止板条甲只生产了两千多副,连一个营的士兵都装备不齐。 这可不是兵器局不干活,经过宋应星的改进,兵器局已经达到月产盔甲两千副的产量,可是让马铖想不到的并不是产能出现问题,而是原料供应出现问题。 马铖搞的兵工厂虽然自夸为工业化,其实规模也就相当于十九世纪手工作坊的程度,和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兵工厂一个水平,除了将动力源替换为蒸汽机外,大量的劳动还需要手工来完成。 但是就这个半机械半手工的兵工厂,需要的原材料也不是十七世纪的明朝能提供的。不要说别的,就是炼钢一项,每天就需要上好精煤一百多吨,这还没算上蒸汽机需要的动力煤。而南京需要的煤炭大部分来自江北凤阳一带,糟糕的运输条件,在加上纯手工的采煤工人,凤阳煤矿每天才能出产五十多吨煤炭,这可是要供应整个南直隶的数量,所以现在马铖的兵工厂根本不能全力生产。 原料的供应不足让兵工厂不能全力生产,没办法马铖只能将兵工厂的产能降低一半,所以到现在为止马铖的士兵还没有全部装备上新式盔甲。 没办法马铖只能千方百计的收刮盔甲武器,甚至将远在苏州府卫所仓库都收刮一边,好不容易凑够了五六千套各种型号的札甲、锁子甲、棉甲等等,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