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一回 芦苇 (第2/2页)
对鲁亚尔说:“养兵之事可行。不过兹事体大,还需要仔细谋划。” 刘知谦还要帮助韦宙料理家事,所以养兵之事进展很是缓慢,鲁亚尔等人虽然着急,但是也没有办法。 …… 韦凝娘性格泼辣,因为放走了黄巢,常常到韦宙处去闹。韦宙也觉得对不起侄女,也就任由她吵闹。 这天韦宙突然觉得心口难受,晕倒在地。俗话说:医不自医,人不渡己。 正好韦宙有个得意门生,名叫甘伯宗,出外游学归来,赶紧给师傅诊治。 甘伯宗切脉、扎银针,为师傅诊治。 刘知谦夫妻特别紧张地在旁边站着。韦凝娘边用手绢擦眼泪边说:“我不该惹伯父生气,害得他老人家生病。”刘知谦不住的劝解。 甘伯宗诊治好后,对刘知谦夫妻说:“凝娘meimei、妹夫,你们不必担心,师傅只是最近太过劳累了,所以晕倒,他的病并无大碍,吃几服药,卧床休息几天就好。” 韦凝娘这才停止哭泣。 果然不到一个时辰,韦宙就苏醒了。韦凝娘亲自给伯父熬药,喂药。 夜幕降临,韦凝娘对刘知谦说:“知谦,你今晚就坐在伯父房中,随时侍奉伯父。” 刘知谦说:“这是应当的。” 韦宙却说:“你们自去你们房中休息好了。我行医多年,也知道我这次不过是个小病,不碍事的。” 甘伯宗也说:“meimei,妹夫,不必如此,师傅是小病。你们待在房中,反而耽误师傅休息。” 刘知谦、韦凝娘这才退出。 一夜无话。 第二天金鸡三唱,鼓打五更,韦宙半睡半醒间,见床前站着一个人,鹤发童颜,白发银须,身穿御赐黄袍,背后背着个药葫芦,右手中拿着一杆芦苇。 韦宙见是师傅药王孙思邈,慌忙下床跪倒,说道:“恩师到了,弟子这厢有礼了。” 孙思邈为什么是天明来,而不是三更子时来。因为他是真仙,不是神鬼,不用避三光。 孙思邈伸手相搀,说道:“韦宙,恭喜你!我今天来是告诉你,后天就是你羽化的日子。” 韦宙一愣,面有忧色。 孙思邈说:“韦宙,你为什么还有悲伤之色,岂不闻‘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我们医者早就应该看透生死。” 韦宙说:“恩师,我不是贪恋红尘,贪生怕死。只是就我个人而言,我医书还没有写完;就我家族而言,我作为一族领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处理;作为大唐臣民,如今国事纷忧。我还有诸多牵挂。” 孙思邈笑道:“韦宙啊,枉你在医道上修炼多年,还看不透、看不穿。后人自由后人的祸福,干你甚事?” 韦宙被这句话点破,面露解脱之笑,说道:“感谢师傅点化。” 孙思邈说:“法不传六耳,近前来,我告诉你羽化之法。” 韦宙把耳朵靠近孙思邈。孙思邈低声嘱咐了数句。 孙思邈问:“你可曾听清?” 韦宙说:“弟子听清了。我一定遵照行事。” 孙思邈说:“好!明日辰时,我在罗浮山朝元洞等你。”说完后,孙思邈转身离去,霎时已不见踪影。 这是,刘知谦夫妻端着药前来请安,看韦宙面色红润,精神焕发,放下心来。 韦宙对韦凝娘说:“凝娘,你要好好跟知谦过日子,伯父把你惯坏了,导致你性格强悍,以后不要如此。” 韦凝娘脸红了,说是:“不消伯父嘱咐。我如今已不是小女孩了。” 韦宙又对刘知谦说:“这招兵买马之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你欠缺经验,我给你写封书信,你到封州军营中做个牙将去吧,在军中历练个半年左右,了解了如何招兵、如何练兵之后再回来募兵。还要多看兵法。卢琚、谭弘虽然不是人中龙凤,但也在军中待过几年,他们可以帮你。” 刘知谦说:“多谢伯父指点。”韦宙写好了书信递给了刘知谦。 韦宙又把甘伯宗叫来,拿出来三本医书,分别是《集验独行方》《图经本草》和《玉壶备急方》,说道:“伯宗,我这一生,既宦海沉浮,又悬壶济世,我把我这些年行医积攒的经验都写在了书里。这三本医书是我的心血,希望你能好好保存,使其流传万世,造福百姓。” 甘伯宗恭恭敬敬接了下来。 韦宙又拿出一个药方来,说道:“广州地处南疆,暑气和瘴气过重,易发瘟疫,我从古书中找出的药方,反复试验修改,拟了这个方子来,你也收下吧。” 甘伯宗又恭恭敬敬接了下来。 …… 当夜子时,韦宙正在沉睡,一个黑影用戒刀拨开门锁,走进房中,摸到韦宙床前,举刀就砍,把韦宙人头砍掉。 这人正是景仙和尚。他对韦宙放走黄巢换恨在心,截杀黄巢没有成功,就又偷偷返回封州,把韦宙杀了。 第二天一早,韦凝娘来给伯父请安,见伯父身首异处,献血流了一地,大叫一声,晕倒在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