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娱风云_第二十四章 选曲师与配乐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选曲师与配乐师 (第1/2页)

    《喜剧之王》,周星池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片子带有很浓的自传色彩,对周星池有着特殊的意义,难怪他会亲自去日本见配乐师。

    林海一开始是这么想的。

    不过当周星池介绍完身旁女人的身份,林海发现原因或许没有这么单纯。

    这个被林海误会成翻译的女人名叫胡素铃,是影片制作人。

    通常情况下,制作人的地位是高过导演的,不过导演若是名气够大,也可以反客为主。

    不管谁压谁一头,正常情况下都是制作人主外,导演主内。

    像联系配乐师这种事,一般制作人出面就足够了,达成合作意向后,配乐师才会和导演面谈。

    除非这个配乐师很大牌。

    林海开玩笑的问道:“你们请了谁?喜多郎?”

    胡素铃说道:“不是喜多郎,是日向大介。”

    好吧,虽然不及喜多郎地位崇高,但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

    日向大介是Cagnet乐团的领队,这个乐团不公开表演,而是从事日剧配乐工作,代表作是前年的《悠长假期》和去年的《恋爱世纪》。

    这两部剧由“大神”木村拓哉主演,和《东京爱情故事》并称90年代三大经典爱情剧,也是很多中国人的日剧启蒙。

    顺带一提,《东爱》的配乐师日向敏文,正是日向大介的哥哥。

    “日向大介好像不是很傲慢的人吧?”

    林海上辈子正式出道的时候,日向大介已经移居美国,对他的人品并不了解。

    “不是这样的……”胡素铃有些尴尬的说:“之前就谈妥了,不过,日本作曲家的要价有点高……”

    “咳咳。”周星池一声咳嗽打断了胡素铃的话。

    好吧,虽然只有只字片语,但是林海大体明白怎么回事了。

    看来是星爷的抠门性格又发作了。

    在《喜剧之王》之前,周星池的电影都不太重视配乐——配乐和主题曲是两码事。《喜剧之王》是他向独立执导转型的作品,从这部片子开始,周星池开始真正重视起影片配乐。

    请当红的日本作曲家来配乐,显然是为了影片质量考虑,不过日本作曲家的价码是很高的,周星池此去日本,估计是感到后悔,打算讨价还价。

    从两人的表情来看,讨价还价显然失败了。

    林海不想在这件事上发表意见。

    配乐看着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上辈子看《喜剧之王》的时候,他没关注过配乐师,但是音乐本身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把作品和作曲家对上号,林海觉得不管日向大介最后收了多少钱,至少没有敷衍了事。

    好歹是入围过格莱美奖的音乐人,不可能拿职业前途开玩笑。

    周星池却有些耿耿于怀,说道:“这些日本人要钱太狠了,以后再也不请他们了……”

    林海感到好笑,仔细想想,周星池后来真就再没请过国外配乐师。

    周星池抱怨了一通,好奇的问:“你给《东京之眼》配乐,收了多少钱?”

    “我也不清楚,是我的经纪人负责的。”

    林海打起了马虎眼。

    谈钱伤感情。说高了会被人讨厌,说低了……林海真怕周星池和胡素铃吵起来。

    周星池却真上了心:“你能为日本电影配乐,想来水平是有的,我这部片子已经签了合同不可能换人了,下部片子,我请你来做BGM,你一定不要学那些日本人,要给我算便宜点……”

    ……

    林海注意到,周星池在说“配乐”时,用的是BGM,而非OST。

    林海不禁苦笑,作为香港电影代表人物的周星池都是如此,也难怪直到二十年后,配乐师在国内依旧没什么地位。

    BGM是背景音乐的意思,而OST则是原声的意思,两者都可以用来代指配乐,但是意义大相径庭。

    BGM是统称,而OST一般特指原创配乐。

    日本的影视配乐和美国一样,对影视配乐有着明确的职能划分,主要分为音声、音效、选曲、原创配乐和原创歌曲等。

    其中,音声负责声音采集(环境音和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素材)和混合调音;音效负责合成音效的制作(自然界不存在的声音);选曲师负责从版权公司的曲库选购曲目并融入影片;原创配乐和原创歌曲互有交集,是有主题的音乐创作。

    哪怕对影视配乐不了解的人,只要细心比照就会发现,上面提到的五项职能,在奥斯卡的奖项中占了四个席位。

    唯一无缘评选的,就是选曲师。

    之所以无视他,是因为其他人都是在创作,只有他是在拼缝。这种行为是不被提倡的,只是因为很多剧组资金有限,才给了选曲师生存土壤。

    ……

    在国际上,不加以强调的情况下,配乐师是特指原创配乐,而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