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0章 抬举张居正(字数4000+) (第2/2页)
笑,说道:“以你的脑子,你或许能猜中其中一个。” 文立万笑道:“让臣猜一下,如果臣猜中了,陛下请给臣一个月时间,去苏州娶亲。” “可以。” “陛下召臣进入书房,也许就是为了给臣安排婚假;至于为何要当着众臣面宣布,肯定是想要给臣面子喽。” 文立万对皇帝为何召他进书房说话,确实一头雾水,只能随口一说。 其实就算能猜到,文立万也不会明说。 皇帝的心思都让你猜个一清二楚,你是想当杨修怎么着?你这不是逼着朱翊钧做曹cao嘛。 朱翊钧笑道:“第一个问题答错了;第二个嘛,还算沾些边。” “臣愿闻其详。” “子萱啊,你肯定能看清楚朕处置刘台事件的用意。” “臣略知一二。” “别这么说话好吗?弄得跟上朝一样正式。”朱翊钧直翻白眼,说道:“会不会说大白话啊。” 文立万一下乐了,大白话谁不会说啊。 来到明代,很多人嘲笑文立万说话太白,没有官味儿。 现在皇帝喜好上大白话这口儿,不说大白话,皇帝还不高兴,那咱就说呗。 “陛下这几次在大殿处置刘台事件,真是过瘾!这里面用意深刻,一般人未必看得出。臣总觉得陛下定有用意,却又捋不清楚。” 文立万其实已经深知朱翊钧处置这件事的用意,却只能装糊涂。 洞悉皇帝的内心,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与皇帝相处之道,在于能够精准揣摩皇帝的用意,然后顺势而为;同时又不能让皇帝感到你有窥破他心机的能力。 朱翊钧微笑道:“言官可以让朕兼听则明,但很多言官不过是沽名钓誉,言过其实之辈,打击刘台,乃是训诫这些只会吃干饭,又想出大名的孙子。抬举张居正,那就更有深意了。” “这一打一压,似乎有一石双鸟的意思?” “没错!你上次说张居正不会谋逆。朕对你这话,想了一宿。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朕尚未亲政,现在就是要把张居正抬举高一点,越高越好。” 文立万笑道:“陛下实在英明非凡。臣听出些意思了。” 朱翊钧的想法,果然和文立万猜测的完全一致:皇帝未亲政的情况下,越是公开抬举张居正,越是驳斥张居正架空皇帝,专权擅政之说,越是驳斥张居正谋逆之说,皇帝朱翊钧就越安全,张居正就越不敢有非分之想。 “朕召你入书房,是想问你,怎样再抬举首辅呢?” “呃,这次刘台事件,陛下已经很给首辅面子了。这不,已经三次否决首辅请辞了。” 文立万怕朱翊钧又在试探他对张居正的忠诚度,所以不便深说。 “我觉得这还不够。朕还要给首辅更大的荣耀,要让众臣,不,要让天下人都感知到朕对首辅大恩大德。” “陛下的思路绝对正确。只是......呃,万一首辅面对过多的皇恩,一下膨胀了,忘乎所以了,那就过犹不及了。” “这种情况也可能发生,朕会逐步施恩的。” “哦,这就再好不过。” “问题是从什么角度入手比较好,既要让首辅感恩戴德,又要让众臣羡慕嫉妒恨。” 文立万再次被十三岁的朱翊钧震撼:这个被命运推到至尊地位的孩子,为了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真是费尽心机,为朱家的江山cao碎了心啊。 “臣有一个建议,一品官九年考成已到,到时候陛下可以加封赏赐,让首辅感到皇恩浩荡,让众臣来个羡慕嫉妒恨。” 朱翊钧笑个不停,说道:“这个嘛,朕也考虑过。一品官考成,众官都要得到加封赏赐,这一点怕是不能让首辅快意,众臣也未必会羡慕嫉妒恨。朕觉得除了加封赏赐首辅,还得照顾一下首辅的儿子啊。” 文立万一听此话,突然想到张居正次子张嗣修参加会试中举,不久就会参加殿试这件事。 莫非朱翊钧想在殿试的时候,拉张嗣修一把? 文立万清楚张嗣修殿试进士及第,而读卷官竟然是张居正本人。 史书对张居正次子张嗣修参加殿试,张居正却任读卷官颇有指责,却不知这背后有朱翊钧的影子。 朱翊钧这手实在厉害,既施恩张居正,又将张居正推到羡慕嫉妒恨的靶子上。 古代对科场舞弊,制裁极为严厉,稍有触犯,必将严惩不贷。 现在朱翊钧竟然打起这个主意,看来他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 文立万瞬间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朱翊钧召他进入书房,原来是要商议此事。 抬举张居正倒也没什么,可不能这么抬啊。 不行,这事咱得劝说一下皇帝。 文立万暗自思忖:张居正毕竟对他有提携之恩,这样置张居正于不义之地,以后如何有脸再见恩相? “子萱怎么不说话了?” “陛下想怎么照顾首辅的儿子?” “首辅的次子张嗣修已经会试中举,就要参加殿试了......” “陛下的意思是拉张嗣修一把?” 朱翊钧只是望着文立万,不置可否。 文立万继续说道:“陛下应该知道科举事关国本朝纲。若开此先例,后患无穷。更何况那些言官最忌讳科场舞弊,万一寻根溯源追问起来,恐怕对陛下不利啊。” 文立万知道自明朝开科取士以来,招揽人才就被提高到国本朝纲的地位,容不得半点虚假。 朱翊钧使出这招来抬举张居正,他也觉得是一招险棋。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朱翊钧尚未亲政,如果他力主张居正任殿试读卷官,引起言官进谏,掀起声势浩大的波澜,追究作弊主谋,他一个未亲政的小皇帝,如何逃脱干系? 这一点,朱翊钧肯定是很清楚的。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朱翊钧找文立万商议此事的可行性,内心期待的是文立万能够给出支持的理由。 但是,然而,好像......文立万对他的这个方案并不看好。 毫无疑问,文立万能想到的问题,朱翊钧也能想到。 但朱翊钧更想听到文立万解决这些问题有何妙招。 发现问题是一种能耐,能解决发现的问题,才是大智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