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 广州的产业(一) (第2/2页)
琛、蔡旭、郭廷春四人上了顺着跳板上了临运二号,“子超同志,文波同志,热烈欢迎啊,路上还顺利吧。”季荣文热情的上前打招呼,陈琛等人也上前向其他几个穿越众打招呼。临运二号舰长杨子超笑道:“不辛苦,一路风平浪静,顺利的很。”一旁的王华越道:“各位,我们还是先交接货物吧,聊天等会可以慢慢聊。”季荣文忙点头道:“应该的,正事要紧。”王华越领着季荣文等人去交接货物,清点无误之后,立刻安排人把货物运回商铺。卸载完货物,临运二号还要装载运回临高的货物。主要是各种矿石、烟草等原材料,也有一些棉布、药材、粮食等。像临运一号、二号这种加装了大功率发动机的机帆船,只用来运送货物,也是为以后的远距离运输准备的,不久之前情报调查局就要派人前往杭州设立情报站。而运送人口有专门的运输船,基本只走广州至临高的航线,路程较短,所以只加装两台40马力的常柴单杠柴油机。 四海商社开了两家店面,因为他卖的主要是廉价商品,不像珍宝阁卖的是奢侈品。由于四海商社的货品较多,陈琛、蔡旭带着人运了两天才把货品都运到了货栈仓库。 “东主,这么来了这么多货,都是些什么?”章从之有些迫不及待,在他想来,这些货是从海上运来的,肯定是香料、象牙、犀角、苏木之类的海外商品。 陈琛和蔡旭笑笑,蔡旭道:“你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 蔡旭打开一个箱子,里面装的是金明池牌香烟,他拿出一包,撕开包装纸,抽出一根香烟看了看,“没有过滤嘴。”又闻了闻,觉得味道还可以。陈琛道:“肯定没过滤嘴,生产过滤嘴可没那么容易。在八十年代之前,老百姓抽的都是没过滤嘴的香烟。”看到一旁章从之在,自觉失言了,就没说下去。蔡旭道:“我记得最开始的过滤嘴好像是用棉花制成的。”陈琛道:“这个就不用我们多cao心了,他们肯定会研发的。”他递了一支给章从之,道:“章掌柜,我之前看到你有抽烟丝,来,试试这个卷烟。” 章从之接过卷烟好奇的看了看,只见是用纸把烟丝卷了起来,又问了问,感觉气味和他平时抽的烟丝有些不同。烟草从嘉靖年间就开始流行了,是葡萄牙人传入中国的,澳门距离广州这么近,自然也是最先开始抽烟的地方之一。葡萄牙人抽烟是用的烟斗,但是中国人不喜欢欧洲人使用的烟斗,所以,烟斗在中国人的改造之下变成了烟袋。 陈琛和蔡旭也都拿了一根烟准备抽,却发现身上没带打火机。章从之道:“两位东主稍等,我去拿火镰。”陈琛又打开一个箱子,从里面拿出一包火柴,拆开一包,里面是十小盒火柴。“靠,双喜,取名字真没创意!走,我们去院子里抽,库房内严禁烟火。” 三人走到院子内,陈琛叼着烟,从火柴盒里拿出一根火柴,看了看,跟原时空的火柴好像也没什么区别,在火柴盒上轻轻一擦,火柴梗立刻燃烧了起来。 一旁的章从之看的甚是好奇,赞道:“此引火之物甚是方便。” 陈琛点燃香烟,抽了一口,感觉味道和原时空产的香烟差距比较大,但是还能够入口,道:“这个叫做火柴,专门用来点火用的,非常方便。这一小盒里面里面有四十根,你说卖五文钱一盒买的人多吗?” 章从之想了想道:“要说贵肯定不贵,五文钱在广州城只能买到半斤米,大部分人都买的起。哪些温饱都解决不了的人,那肯定是不会买,他们能够买的起的东西也不多。但是广州城内人口过百万,相信愿意买的人不会少。” 蔡旭又问道:“那你觉得这卷烟怎么样?” 章从之抽了几口,细细品味了一番,道:“这个和我之前抽的烟丝味道完全不同,但是我觉得味道很不错,抽起来感觉很柔和,不呛人,有淡淡的香味,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总之感觉很爽。而且这个卷烟是用纸卷好的,不用烟袋烟杆,加上这个火柴,抽起来很方便。” 陈琛道:“15文一包,你觉得贵吗?”在临高卖12文一包,到了广州自然要算上运费,而且广州的有钱人跟临高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章从之道:“市面上的烟叶只要四五分银子一斤,要是这样比的话肯定是贵的。但是这个卷烟味道好,抽起来方便,肯定有很多人会买。” (QQ书友群686581877)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