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临高1628_第八十四章 广州的产业(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四章 广州的产业(三) (第2/2页)

是一家小钱庄的掌柜,钱庄原来的靠山官员调任别的省,在竞争对手的打压下,很快就经营不下去倒闭了。银行的装修也是按照后世银行的格局布置的。只是将窗口的防弹玻璃改成了不锈钢栅栏。安全防护上也如同珍宝楼一样,防盗窗、卷帘门,金库更是坚固无比,用钢筋混泥土浇筑,大门用的钢制大门,除非拿炸药来炸,否则别想打开。

    华夏银行在广东暂时只有广州城内一家银行,所有暂时进行货币兑换、存款和放贷业务。此时的钱庄进行的主要业务就是钱币兑换、存款和放贷这三项业务。但是钱庄存钱是没有利息的,反而还要收客户的保管费,国内的银行给存款利息一直要到一战以后。而且小客户几乎根本就不怎么接待。赚钱主要是通过放贷,钱币兑换也能收一部分手续费,但是相比放贷就差的太远了。明清时期民间借贷利息高的吓人,当铺九出十三归那是常规cao作,当铺活当一部也就是三个月或者半年,活当时间越长利息越高。想想借十万,只给九万,三个月后还十三万,这利息,妥妥的高利贷啊,复利月息13%。钱庄月息三分那是良心钱庄,按年利率来算也高达36%,月息五分才是正常利率,年利率50%呐!民间也视为正常借贷利息。而高利贷很多是按日利率算,而且是利滚利,一旦借了几乎很难还清,倾家荡产,买二卖女,沦为奴仆再正常不过了。

    因为网点的关系,暂时不能开展汇兑业务,只开通了临高和广州城之间的汇兑。但是银行存款是利息的,为了揽储,银行一两起存。客户可以选择拿纸币,纸币是认钱不认人的,只要拿着纸币来银行的客户都可以兑换成银元。客户也可以选择使用存折,那就必须有存折和密码。存款利息也跟原时空的银行一样,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活期利息跟原时空一样很低,年利率只有0.35%,定存想必活期则高的多,三个月定存2.5%,半年定存2.8%,一年定存3%,两年定存3.75%,三年定存4.5%。五年定存5.5%。只通过存款利息这一措施,就吸引了不少储户,而且一两起存,不少小户人家也愿意来存个三个月、半年的。而放贷利率也只要三分月息,年利率36%。原本王保华想要降到二分月息,甚至一分月息,也就是年利率24%和12%。但是刘广坤不同意,理由也很简单,一旦采取比别的钱庄低得多的放贷利率,立刻就会成为其他钱庄的众矢之的。而给存款利息则要和缓的多。虽然会引起别的钱庄的敌视,但是应该不会马上就被群起而攻,很多钱庄应该会仿效揽储。

    临高造币厂新造的银元、铜元也运到了广州。明代民间流通的白银纯度不一,官府冶炼铸造的纹银的纯度有的高达99%,而民间流通的白银纯度一般只有90%,有些纯度低的白银,纯度只有70%至80%,最差的只有60%,看上去是青灰色的。这就给流通交易产生了很大的不便,交易的时候要仔细辨别纯度。而且也没有定量的银币,交易多少需要称重,多了少了需要用剪刀剪开后增减,交易起来非常麻烦。而穿越集团的银行有了机器制造的各种面值的银币,为了交易方便,重量也是按照明代的重量造的。一银元就是白银一两,含银量90%、含铜10%,每一枚银元都是一样的,银币造型精致,一看就让人很喜欢。而且面值从1元、5钱到1分都有,交易起来非常方便,加上最新铸造的铜元,来银行兑换的客户,非常喜欢造币厂的银铜币。广州市面上其实已经有不少从西洋人那里传入的金银币,但是质量上完全没有办法和临高造币厂生产的机制币想比。

    自从穿越众的银币投放市场之后,很快就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很多大户都用家里存着的白银来兑换银元,虽然每次兑换都要收取手续费,还是挡不住兑换的热潮。好在自从海贸团从日本带回来将近70万两白银,足够市场需求,而且兑换上来的白银很快就被运回临高造币厂,生产成为新的银元。今后市场上的银元会越来越多,专门到银行兑换银元的人也会减少。相比银元,运来广州的铜元需求量更大,临高造币厂一共制造了5500多万枚,但是换算成贯就没有多少了,以一银元兑换700文计算,也只有不到八万贯,运来广州的只有一半,临高本地用铜钱的多,百姓穷用白银的就少,所有一半铜元留在临高本地流通,但是留在本地流通的铜钱也有很大一部分本大户存了起来,或者通过商人流通到了县外。广州这里也在采购铜,和兑换上来的铜钱一起运回临高重新铸造成铜元。海贸团打算今年再去一趟倭国,准备换成“破电号”去,破电号排水量3800吨,能装2000吨货物。准备把德川幕府的铜给好好的搜刮一番。(QQ书友群:686581877)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