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 铁矿(求收藏推荐票) (第2/2页)
43年5月完成第一期工程。港口装载能力巨增,每小时可装船1千吨,达到了每年运出300万吨的目标。然而,随着日寇的节节败退,已经无力组织大批船只来海南,入港装载矿石的船只锐减,大量矿石堆积港口无法外运。1944年10月东龙丸入港运走5100多吨矿石后,再也无船进入,八所港成为死港。面对恶化的战局,同年11月日本海军省不得不下令将年产量降为30万吨,1945年1月则下令全面停止开采。《海南岛石碌铁矿山开发志》中记载,日本窒素株式会社从石碌铁矿开采了116万余吨铁矿石,输送到日本的石碌铁矿石有95万余吨。 之所以选择先考察田独铁矿就是因为交通因素。田独铁矿离海岸近,运输远比石碌铁矿方便。正是因为田独铁矿地里位置优越,日寇对田独铁矿的掠夺更甚于石碌铁矿。独铁矿位于榆林港东北12公里处,是日寇率先掠夺海南铁矿资源的第一个矿区。1939年2月14日,日军占领榆林港,5月,石原产业海运株式会社对该地区进行调查。同年8月,开始着手进行开采,并于1940年6月11日开始出矿。同时,在榆林港建成了万吨级的矿石运输船舶码头,供大型船只停泊以运送铁矿。日寇对田独铁矿的开采持续到了1945年1月底,共计开采矿石约270万吨,输往日本约240万吨。田独铁矿矿石主要是磁铁矿,次为赤铁矿,品位高达63%。主矿体长66~195米,厚17米,储藏量为500万吨,日寇在不到七年的时间中将其掠走过半储藏。田独铁矿一直开采到原时空的六十年代才开采完毕。 田独不仅有铁矿,还有锰矿和磷矿,原时空三亚吉阳区大茅矿区拥有锰矿储量100万吨主矿体长100~200米,最长900米,厚度1.5米,平均品位25.18%,最高45.96%。田独不远的中和岭矿区拥有的磷矿储量更大,也是海南唯一的中型磷矿,有C-D级磷矿929.5万吨,平均含五氧化二磷13.1%~17.6%,主矿层含有磷矿13层,其中具有工业价值的有3层,矿体长600~1400米,延伸115~400米,厚2.5米。 从各部门抽调了27名穿越众组成了田独考察队,考察队涵盖了各种人才,包括地质、采矿、测绘、冶金、医学、林学、生物、军事、水文、情报等各个方面。又从职工当中选了三名熟黎作为翻译,从新兵营选了一个排随行,这个新兵排不是为了保护,而是去做苦力,帮穿越众背行李。 清晨两架AC313直升机,满载着60人前往崖州,AC313运输直升机其实就是直8F直升机的民用型号,最大起飞重量13.8吨,最大巡航速度255公里,最大航程900公里,机内最大载重4吨,机外吊挂最大载重5吨,可以一次性搭载27名乘客或者15名伤员,挤一挤坐下30人也不成问题。 临高到崖州航程不到200公里,50分钟的时间就从临高飞到了鹿回头半岛。两架直升机先后在鹿回头半岛的海滩降落,石嘉伟第一个走出机舱,马上观察了一下附近的地形,然后用挂在胸前的98式望远镜向远处仔细观察。石嘉伟是037猎潜艇的艇员,在原时空榆林港他没少来,榆林港也是穿越集团将来要重点建设的港口,所以这次海军也派了5名战士加入考察队。 等所有人员和物资卸载完毕,两架直升机就立刻返航了。石嘉伟爬上山坡,再次仔细观察地形,有点激动的对身旁的战友何泽大喊道:“没错,这里真的是鹿回头半岛。你看,这边是三亚角,那边是打浪角、东海角,那边是小东海,再过去是大东海,榆林角,对面那个是锦母角。这里的地形我太熟悉了,虽然不是同一个时空,也没有现代建筑,但是这个地形还是能一眼就能看出来。” 何泽翻了个白眼道:“那不是废话,直升机是按照原时空的坐标飞的,虽然本时空没有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但是这么近的距离用惯性导航系统也不可能飞到别的地方去啊。”临高为了飞机能够使用无线电导航系统,还特地在百仞城建设了一套10千瓦的短波电台广播系统,便于飞机飞行的时候导航定位。加上飞机上还有专门的领航员,通过空速表、磁罗盘、电罗经、航向陀螺仪和高度表仪表进行人工仪表导航,在这么近的距离是不会飞错目的地的。 石嘉伟没有理何泽的话,自顾自的感叹道:“真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啊。原时空这里是鹿回头公园,那边还有小东海风景区,榆林军港,现在这里却还是一片树林。” 何泽翻白眼道:“别感叹了,收拾东西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