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临高1628_第九十二章 田独考察队(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二章 田独考察队(一) (第2/2页)

绕过榆林角,这次一共走了差不多八公里才又停下来休息。石嘉伟举着望远镜向海对面看过去,“对面应该就是原时空的吉阳区安游,现在对面好像也有个寨子。”

    吴炬光道:“《正德琼台志墟市》、《万历琼州府志墟市》和《万历广东通志琼州府墟市》的记载崖州有不少墟市,对面可能就是安游市了。如果记载没错的话,在鹿回头半岛的西面三亚角附近应该还有个三亚市。据书上记载崖州一共有十六个墟市,不过大部分都在崖州城中或者近郊,崖州这个时候可是地广人稀,自古就是发配流放之地。崖州设立郡县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西汉元封元年海南岛设珠崖、儋耳二郡,共十六县。其中,珠崖郡属下的临振县就是原时空的三亚市。隋大业六年,在临振县的基础上,设立临振郡,领五县。其中,延德、宁远二县就是原时空的三亚市。宋开宝五年改振州为崖州,熙宁六年改崖州为珠崖军,政和七年珠崖军改名吉阳军。原时空的吉阳镇就是取自吉阳军。明洪武元年改吉阳军为崖州,下属一个宁远县。洪武九年,崖州下属宁远、感恩二县。明正统四年,崖州下属又改为一个县,感恩县。琼州府自此定为三州十县。崖州人口比临高还要少,宋代的时候,琼州去吉阳,中间隔着不少黎峒。虽有陆路,但是有八十年不通,发配到崖州的官员、士兵以及谋生的、逃荒的、避乱的、流放的都可谓九死一生。崖州人口自古就很少,据记载,唐武德五年设振州时,总人口2821人,元朝吉阳军时,总人口5735人,明洪武二十四年崖州宁远总人口10282人,弘治五年总人口17893人,正德七年总人口17936人,当然这些都指的是成年人丁,妇孺是不算在内的。”

    石嘉伟道:“得了,你就别掉书袋了,可惜没有船只啊,要不然可以到对面去看看。安游这地方不错,可以占下来,作为我们以后的榆林港建设的基地。”

    方默向金新则建议道:“金部长,我看我们第一天还是少走点路,大家先适应适应,这个地方适合露营,要不今天就不赶路了,直接在这里休息吧。”

    金新则今天确实有些累,方默一提议他也就同意了,当下就开始搭建宿营地,准备就在安游市对面过夜。宿营地和对岸只隔了六七百米的海峡,安游市寨子里的人也发现了考察队,在外面的劳作的人群纷纷躲回寨子里,紧闭寨门,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

    经过商量,考察队决定兵分两路,一路韩大成带着直接去田独铁矿,一路由金新则带领去考察别的矿产资源。崖州可不止矿产资源可不少,就算是铁矿,除了田独铁矿之外,还有红石铁矿,原时空已探明铁矿石C D级储量148.6万吨,为小型矿床,矿体长216~355米,宽5.65~34米,延深60~120米。矿石主要为磁铁矿,含铁品位31~46%。原时空因为该矿规模小,所以尚未开发利用。但是对于穿越集团来说,一百多万吨铁矿也不少了。还有羊栏镇新村铁矿,该矿为镜铁矿体,属贫矿,地质储量668万吨,原时空压根就没开发,效费比太低。还有大茅磷矿区的锰矿、磷矿,这些原时空都是开发了的。此外在抱坡岭,落笔洞和大东海等处,共1.03亿吨储量的水泥石灰石矿,其中抱坡岭矿区探明C D级储量1320万吨,在70年代已经开采利用,为三亚市较好的水泥原料基地,矿石质量好。大东海及落笔洞石灰岩,估计储量9000万吨,因为该区划为环境保护区,所以原时空没有开发。

    比较小型的矿点还有水晶矿、铅锌矿、金银矿。分布于高峰南岛、扎南、红石和田独六盘、雅亮高列等地,扎南岭水晶矿地质储量70吨(原时空已开采40吨),南岛水晶矿地质储量存30吨(原时空已开采20吨)。六盘水晶矿地质储量100吨(原时空已开采0.5吨)。

    除了金属矿、非金属矿之外,三亚还有不少的建筑材料资源,主要是石英砂矿、花岗岩、石砂粘土。就算考察队有原时空带来的矿产资源分布图,但是想要在短时间内按图索骥也是很困难的,几百年间地形地貌差距很大,考察队想要详细的考察清楚具体的矿产情况,至少要在崖州呆相当长一段时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