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之藻 (第1/2页)
谈完机器的事情,李道宗邀请王士元到客厅叙话,“不知王兄和李之藻李大人、杨廷筠杨大人是否相熟?” 王士元微微一愣,道:“贤弟还认识李大人和杨大人?” 李道宗摇摇头,“不认识,只是听说过两位大人的大名,听说李之藻大人、杨廷筠大人和礼部左侍郎徐光启大人都对西学颇有研究,我们兄弟几个虽然没有功名在身,但是对泰西学问还是很有研究的,得知李、杨两位大人都是杭州人,故此向上门拜访李之藻大人。” 王士元点点头,“可惜杨大人是见不到了,杨大人已于前年作古。” 李道宗也记不清杨廷筠是什么时候去世的,李之藻、杨廷筠和徐光启的大名李道宗是知道的,这三人被称为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的人物之一。算是明代士大夫中的先进份子,能够接纳西方的科学思想,翻译不少西方科学书籍,像是《坤舆万国全图》、《天学初函》、《乾坤体义》,算得上睁眼看世界最早的中国人。能够和李之藻这些士大夫交好,有利于穿越众在大明腹地展开行动,李之藻是进士出身,同窗好友众多,能够交好李之藻,万一齐天凯他们在杭州出了什么事情,还能向李之藻求助。 王士元继续说道:“我与李、杨两位大人算是有些交情,但并不是很熟。不过几位贤弟想要去拜访李之藻大人,愚兄可以写一份荐书。李大人前几年辞官回乡,如今正闲居在家。李大人和杨大人在杭州也是鼎鼎有名的人物,和一些西洋传教士交好,还修了西洋人的庙,听说两人在自己家里都设了堂,愚兄对西洋人的教不是很感兴趣,愚兄祖上虽然出过不少高官,能够得到祖父辈亲朋好友的照拂,奈何愚兄不争气,考了多年还是中不了一个进士。如今年岁渐长,也淡了功名之心,能够守住家业就行,好在愚兄的几个儿子还算聪慧,希望他们之中能中个进士,重振门楣。” 李道宗心说,你们家的门楣已经够高了,嘴上却道:“令郎聪慧过人,才高八斗,将来考取进士定如同探囊取物。” 王士元连连谦虚,双方一阵客套,王士元急着想回去看新机器,李道宗也不挽留,送王士元出门,让孙良和李志康一起去指导如何组装cao作机器。 这个时代要上门拜访得先递拜帖,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会写毛笔字。李道宗无奈道:“那就用钢笔写,李之藻跟西洋传教士熟悉,应该不会介意这个的。” 于是,李道宗亲自写了拜帖,连同王士元写的荐书一起,让韩忠送去。 李之藻看了王士元的荐书,得知李道宗等人对西学颇有研究,非常高兴,当即同意见李道宗等人,约好明日一早见面。 得到韩忠的回报,李道宗对齐天凯等人道:“明天就看你们的了,李之藻这个人学问很高,学贯中西,不过再高也有时代的局限性,把你们在学校学的知识好好回忆回忆,明天好好表现一番,震住他。要不然我们都没什么功名,在本时空的士大夫眼里就是白丁,在这个等级观念很深的时代,想要结交士大夫我想还是不容易的。” 齐天凯点点头,“不过,李之藻是天主教信徒,他要传教应该会结交各阶层的人士,他总不可能就在士大夫里面传教吧。士大夫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都是以天朝上国自居,看不起别的国家,让他们接受西方的文化很难,还是平明百姓接受起来容易。李之藻能接受西方文化,还加入天主教,说明他是个开明的人,结交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只是可惜我们当中没有信仰天主教的。” 李长河道:“这个也没关系,李之藻翻译了那么多西方经典书籍,数理化是我们的强项啊,我们就跟他聊数理化、生物、天文,说不上碾压他吧,至少是不落下风吧。” 齐天凯笑着道:“不要小看古人,都把笔记本电脑拿出来,翻翻资料,小心别在阴沟里翻船!” 第二日一早,李道宗等人好生打扮了一番,杭州情报站的七人也全部出动,一起去拜访李之藻。 门房没想的来了这么多人,眉头稍微皱了皱,看到来人一个个都穿的光鲜亮丽,加上昨日李之藻特别吩咐过,李道宗他们来了要立刻通知他。 这年头上门都要给门房门包,齐天凯使了个眼色,韩忠立刻点头哈腰上前,不动声色的塞了一枚一元的银元给门房。手里感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