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四十七章 震惊的老李 (第2/2页)
“哈哈,在我看来,只要天上有太阳,地上有海水,那么盐还真不算什么稀罕物。” 说到这里,高明就从拿起李世民的毛笔,然后又从他的桌子上找了一张空白的宣纸,开始在上面画了起来。 “老头子你看,我们要先在海边弄出这样的两种池子,第一种叫做蒸发池,而第二种则叫做结晶池。” 他一边画,一边就开始给李世民讲解起来。 “到时候我们只要将海水通过沟渠引入蒸发池,经过风吹晒,将海水蒸发到一定程度时,再把这些海水放入结晶池,因为浓度已经足够了,所以等到水干的时候,就能得到盐了。” 听到高明的话之后,李世民顿时露出了一脸的惊叹。 “不用锅煮,而是直接用太阳晒吗?这个办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看着李世民那一脸惊叹的样子,高明再次耸了耸自己的肩膀。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的名字叫做天才,如果你不相信的话,看看我就明白了。” “……” 看着高明那一脸得瑟的样子,李世民顿时就忍不住又瞪了他一眼。 “先别忙着说大话,你怎么知道老天会不会下雨?若是下雨了又当如何?” 听到李世民的话,高明顿时就笑了起来。 “我不知道老天什么时候下雨,而且下雨了我也没办法,但是您知道我为什么要选择在卢家建晒盐场吗?” 高明的话音刚落,李世民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疑惑。 因为按照他对高明的了解,只要能吃独食的,这小子绝对不会把好处分给别人,但是现在他却把好处分给了卢家,那么这就说明了一件事! “是不是卢家的地界有问题?” 听到李世民一语就道破了问题的关键,高明顿时就笑容满面的朝着他竖起了大拇指。 “不愧是大唐有史以来最英明神武的皇帝,厉害!” 显然,高明又在拍马了,李世民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顿时就忍不住笑骂起来。 “你小子少拍朕的马,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难不成范阳真的是一块宝地?” 看着李世民略带疑惑的样子,高明再次点了点头。 “不错,如果是按照产盐来看,那里就是整个大唐屈指可数的宝地!” 说到这里,高明的神也严肃了起来。 “范阳以南不到百里,就有一片非常宽广而又平坦的泥质海滩,而且那里的气候风多雨少,照充足,非常有利于海水蒸发,是作为盐场的首选地点,像这样的地方,年产几百万石盐跟玩似得。” 听到高明的解释,李世民再次瞪大了眼睛。 “你是怎么知道的?” “呃……” 高明微微一怔,然后就朝着李世民露出了一个勉强的笑容。 “我当然知道了,我刚才不是都说了吗?我是天才啊,呵呵……呵呵呵呵……” 看着高明皮笑不笑的样子,李世民顿时白了他一眼。 “不想说就算了,反正只要到时候你能让朕看到两百万石盐就行了,其他的朕不管!” 听到李世民这话,高明立刻就站直了子,然后拍了拍自己的口。 “我办事你放心,区区两百万石盐,包在我上了!” “……” 大唐如今的盐价是每一斗一百多文钱,一石就是一贯多钱,这么算下来的话,两百万石就是两百多万贯,这些钱已经相当于大唐一整年的赋税了。 所以高明的话音刚落,李世民的嘴角再次抽搐起来。 “‘区区两百万石盐’,高明这小子还真是敢说啊!” 不过回过神之后,李世民顿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真能产出那么多盐,到时候盐价肯定会下跌。 想到这里,李世民顿时就皱了皱眉头。 “若是一年真能产盐两百万石,盐价怎么算?” 李世民的话音刚落,高明就再次笑了起来。 “我还以为你不会问呢,这个我早就已经想好了,一开始的时候就把盐价降一半,等到几年之后,盐场扩大了,到时候就逐渐把盐价降低和粮价一样的程度。” 听到高明的话之后,李世民的眉头却越皱越深,看着李世民的表,高明很快就想明白了原因,于是他再次笑了起来。 “老头子,咱们不需要依靠盐来搜刮百姓,那样做的话弊大于利,而且还会动摇国本,只有先让百姓富起来,咱们大唐才有未来。” 说到这里,高明顿时拍了拍自己的肩膀,然后一脸感慨的朝着他说道:“老李啊,现在咱们大唐,主要还是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啊!” 李世民:“……”仅代表作者天山寒鸦的观点,如发现其内容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内容,请作删除处理,的立场仅致力于提供健康绿色的阅读平台。 ,谢谢大家! 手机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