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一章 老兵 (第1/1页)
“我参军的时候,比你还小,才十六岁。” 一位衣服款式很旧的老人坐在小花店前面的椅子上,和姜汤聊着天。 “头一次听到枪声,吓得头也不敢抬,班长看见我躲在战壕里捂着耳朵,就问我,你是不是害怕。” 班长拍拍周有田的脑袋,问:“你放过炮仗吗” 周有田点点头。 “这跟放炮仗没啥区别。”班长说。 “别怕,听习惯就好了。” 周有田放下捂着耳朵的手,听到炮声,吓得又捂起了耳朵。 “我们班长对我可好了,冬天,部队在山东打仗,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冷的打哆嗦,班长就会把他的被子给我盖。他还总说。” “我儿子就比你小两三岁。” “我是班里最小的,大家都很照顾我,吃饭的时候都多分给我一点,说我正在长个,得多吃点。” “后来,我们去南边打仗。” 长长的队伍沉默的走着,帽子戴的七扭八歪,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走了多远。 “肚子饿,哪有力气打仗。”有人在队伍里说。 “班长,我们去哪打仗啊。”周有田问。 “南边,等我们把南边打下来,再回来把北边打下来,等到把北边打下来的时候,仗就打赢了,仗打赢了,我们就能回家了。” “我们走了很久,也走了很远。”老人用着很平静的语气说。 “我们这些人,都不像兵。”五大三粗的老高说。 “你看看这个。” “你看看那个。” 老高指一个,周有田看一个。 一个一个人的看过来,都是垂头丧气的。 “哪有当兵该有的样子,心都让人打散了,收不回来咯。”老高瞧了周有田一眼。 “算了,跟你说你也听不明白。”老高又说。 周志明确实听不明白。 老高虽然长的膀大腰圆,但是却是班里唯一读过书的人,班里的人一找到纸笔就跑到老高那让他帮着写信。 “其实很多人拿着信不知道往哪寄,有的和家里人失散了,有的人家里都死光了,但是他们只要找到笔和纸,还会上老高这,让老高帮着写。” “这是留个念想,人要是没了念想,活不下去。”老高写完一封信,对身边的周有田说。 “有一天,团长把我们都叫到一起,跟我们说,上面来了指示,要让我们去打小青山。” “大家收拾收拾,准备出发。”团长说。 所有人都不说话了。 这天,找老高来写信的人格外的多。 “打小青山那天,到了该进攻的时间,没人敢上。” “谁都知道,谁第一个上,谁就第一个壮烈。” “你们他妈的上啊,平时说话个顶个的厉害,现在怎么了哑巴了”一营长训斥着他们。 “你们不上,我上!”一营长戴正头盔。 “营长,我跟你走。”一个兵站起来。 “后来陆续有几个,一营长他们刚摸上去没一会,我们就听到几声枪响。” “我们都害怕,害怕死。” 小青山攻坚战,就这么开始了。 “你们在这里当缩头孙子吧,爷爷我要上了。”老高站起来。 “冲上去的人越来越多,倒下去的人也越来越多。小鬼子的机关枪一打,一片人就倒下去了。有些人枪都不怎么熟悉,开枪的时候拿不稳,把前面队友腿打伤了,我扔手榴弹的时候太紧张了,扔手榴弹的时候忘了拉环。”老人回忆着这些画面,好像还在昨天。 班长气的打了周志明一巴掌。 “狗娘养的,扔手榴弹都不会扔,这玩意丢一个少一个!” “我们都知道我们是被送上去当炮灰消耗敌人火力的。” “我们不是中央军,以前还打了好多败仗。” “但是我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冲了上去。” 一营打没了,二营就剩下几个班,周志明发了疯,抱起剩下的手榴弹就要冲过去。班长踢了他一脚。 “回来。” “咱们团要打光了,得留个种,替咱们团里的人说说咱们团里的事,团里的人,要让别人记住,我们没有一个孬种。”班长帮周志明整理整理衣服。 “记住没”班长站了起来。 “记住了。”周志明回答。 班长带着班里剩下的几个人,消失在炮弹炸起的灰尘里。 老人说完了故事,坐在椅子上,又想起小青山攻坚战的前一天晚上。 ...... “几千年来,古老的民族在这片大地生活。 勤勤恳恳,把希望种下。 生生不息,传承着智慧。 我歌颂这种平凡,我歌颂这种伟大。 有人妄想毁灭我们。 断绝我们的香火。” “这是不可能的。” “这是万万不可能的。” 老高顿了顿。 “只要一个中国人还活着,反抗就不会停止。” 老高诵读着他写的诗。 周志明躲在草垛后面偷偷的听。 “叔写的怎么样”老高很早就发现周志明躲在草垛那里。 “好。” “哪儿好” “说不出来的好。”周志明答不出个所以然。 老高笑起来。 “答应叔个事。” “行。”周志明想都没想。 “我还没说什么事呢,你着啥急。” 老高坐到周志明旁边。 “等仗打完了,有机会的话,替叔吃一碗馄饨。” “叔你自己咋不去吃呢”周志明有些想不明白。 老高拽过一根稻草,叼在嘴里,过了一会,才说: “叔胃不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