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 连战连败 (第1/3页)
唐僧点头道:“通臂猿猴施主在佛法上的造诣的确很深厚。” “正所谓菩萨心,不念心,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此中真义如我。” “真如、涅槃、我,都是同一如来藏心体。” “一切法界无不赅摄于如来藏一法界中。” “施主既然悟透了因果之律,为何又会离开佛界?” 此时,唐僧的脸上满是不解。 这三日以来,他和陆凤秋坐论佛法,他发现陆凤秋对于佛理的领悟,比他还要高深。 不论是大乘教义,还是小乘教义,陆凤秋都信手拈来。 “三藏,我通读佛藏,无论是大乘佛法还是小乘佛法,我都熟烂于心,但正是因为我了解佛法,我才要告诉三藏你一句,佛道也是道。” “佛本是道。” “无论是哪种教义,都脱离不了道的范畴。” “道不是单纯的指某一种教义。” “正因为我领悟了我的道,所以,我才走出了佛界。” “灵山不适合我,我也不需要呆在灵山成佛。” “我若成佛,那灵山掌门之位,便得由我来坐。” “但我不想成佛,我成就的是自己的道。” “问世间生灵,又有几人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大道。” “三藏,以你真性之善,本来是有可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道,但你太执着于佛,所以,你只能成佛,却不得涅槃。” “等什么时候,你的心里不再只有佛,那你就会发现你眼前的世界无限广博。” “你可以将成佛看做是修自我道的一种手段,如来可以是你,你也可以是如来。” “观自我之道,成自我之如来。”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方为如来。” “如果你能悟透这一层,成就自我之圣者,觉悟真理,那对于你来说可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陆凤秋犹如灵山的一尊大佛,在给唐僧讲着佛理、道理。 唐僧闻言,微微颔首,道:“贫僧知晓这世间有大觉者,却是不曾想不到灵山也可碰到真佛。” “施主虽然不是佛陀,但胜似佛陀。” “不论施主是否离开灵山,都是佛。” “佛不是狭义上的佛界中人。” “只要觉与悟抵达了佛的境界,那无论身在何处,也一样是佛。” 陆凤秋闻言,笑道:“三藏,你能看透这一点,我很高兴。” “你说的没错,无论佛还是仙,妖还是魔,不能只凭借狭隘的定义去定义。” “成仙者未必成道,成道者定然可成仙。” “成佛者未必能涅槃,涅槃者定然可成佛。” “悠悠大世,我渡万妖成仙。” “三藏,你觉得这个想法如何?” 唐僧脸上露出钦佩之色,他双手合十道:“施主之大愿,贫僧佩服。” 陆凤秋笑了笑,道:“其实,你无须佩服我。” “有大愿是好事,但能不能实现又是一码事。” “三藏,如果你只是想凭借大乘真经去普度众生,那你想的未免太简单。” “虽然说人纯粹一点比较好,但若想完成大愿,光有毅力是不行的。” “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能力,地藏王菩萨许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可地狱又岂能变空?” 唐僧闻言,脸上露出思索之色,他双手合十道:“那敢问施主,如何才能普度众生?” 陆凤秋笑道:“如果你去问如来这个问题,如来肯定会答你,广传佛法,一心为善,便能普度众生。” “但我不会像如来那么骗人,我只能告诉你,你想普度很多很多的众生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世上也不存在什么十全十美。” “普度众生,众生能登彼岸者又有几人?” “渡可渡之人,教可教之人。” “如果众生皆可为善,那岂不是地狱早就没有了恶鬼。” “如果众生皆可登彼岸,入极乐世界,那人间界岂不是要变的空空如也。” “世上如金池圣僧一般的人多如牛毛,你能改变几个?” 唐僧闻言,嘀咕道:“渡可渡之人,教可教之人?” “贫僧也知晓这世上如金池圣僧一般如何都说教不通的人着实不少。” “但贫僧亦是想着,这世上终归还是向善之人多一些。” “渡一人也是善,能多渡一人便多渡一人。” “施主觉得如何?” 陆凤秋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 就在这时,万妖女王出现在陆凤秋身旁,在陆凤秋耳边耳语道:“大王,天庭大军已经在攻打凤头山了。” 陆凤秋微微颔首,道:“我知道,由得他们去。” 陆凤秋早已经知道天庭大军在今日一早,便已经降临凤头山上空。 到现在已经大战了半日。 他也没有去看双方是如何交战的,他既然说过不管青云道场的弟子怎么打,就不会去管。 他只会在玉帝和如来这两个家伙出手的时候出手。 万妖女王闻言,稍微欠身,目光恋恋不舍的在陆凤秋的身上停留一会儿,然后款款移步而去。 这几日,陆凤秋和唐僧坐而论佛,让万妖女王和陆凤秋呆在一起的时间都少了,这让万妖女王有些吃味。 以前觉得唐僧还算眉清目秀,但是现在看着唐僧就有些生气。 但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