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悍匪荣耀_二百五十九章 李逵苏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百五十九章 李逵苏醒 (第2/2页)

    陪着李逵说了会儿话,花荣便和张所再次回到大帐,继续商讨解决困境的办法。

    到了大帐之中,张所神秘地从袖口掏出一份文件给花荣。

    花荣打开一看,只见上面是这次购买奴隶的明细。

    这次交易过来的奴隶,人数共计8863人,全部都是北地汉儿,千余老弱妇孺外,全是精壮汉子。

    明细下面一份统计的技术性人才,让花荣顿时一惊:

    木匠二百三十二人,学徒二百一十三人,

    铁匠八十九人、学徒二百六十七人,

    弓匠三人,学徒四人

    陶匠十八人,学徒四十三人

    裁缝一百三十二人

    牧人七十五人

    郎中六十八人。

    ……

    乐师二十三人

    文士五十三人

    ……

    看到上面的记录,花荣露出不可置信地神色,捧着连续看了几遍,最终确认无误后,脸上露出狂喜之色。

    人都说二十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要问梁山最缺的是什么?花荣会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人才!

    打打杀杀的人梁山暂时不缺,可是各种手艺人,梁山却是极度紧缺。

    毕竟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只要够勤快,凭着一身手艺,起码能养家糊口,这样的人不是逼不得已,绝不会铤而走险去落草为寇。

    蓬莱岛虽然收刮了一批匠人,可是整个生产环节全靠劳力来完成的古代,每个工厂、作坊的运作,都是需要大量人手来完成,其中各种技术人才更是决不可缺少骨干。

    就拿梁山的造船厂来说,造船厂如果只靠孟康一个大匠级船匠来运营,就算类似孟康,他也造不出来大型的船只,最多只能造些不需要太多技术人才的小型渔船,想要建造大型的海船,就必须招募打量的船匠来协力完成,毕竟大型船只各项结构的配合没有熟练的技工,根本玩不转。

    每个产业链的运作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来运作,白手起家的梁山在人才储备上可谓是一清二白,说直白点,根本就没有人才储备,想要势力快速扩充、壮大,技术人才的储备就是一个坎,没有足够的技术人才,花荣带来的黑科技也只能是痴人说梦,或者是直接给大宋那帮jianian商做嫁衣。

    郎中这种人才更不用说,每个人都是救命的活菩萨,也亏得女真人信奉萨满超过一切,把这些真正活命的宝贝疙瘩看作是异类,活活便宜了梁山,有了这么几十个郎中在手,花荣设想的医学院、军医、医院体系,终于可以摆上日程了。

    乐师的重要性,便不需要多说了,没有电影、网络的古代,这些乐师就是电影,就是流行音乐的代名词,这些那帮闲的蛋疼的将士们,终于有了娱乐节目了。

    而最让花荣惊喜的是五十余名的文士,能被张所认定为文士的人,必定是饱读诗书之人。

    一个合格的文士,需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培养成功,靠梁山自己培养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蓬莱岛、梁山的政务体系想要组建完成,必须有足够的政务人才,如此多文士若是全心加入梁山,正在搭建中的政务体系绝对能顺利完成。

    陈箍桶、裴宣、陈规这几个政务总管总算是可以松口气了,毕竟一个势力的政务只靠几个人来维持,人少尚可,人数一多,累死他们也完不成,

    有了完整的政务体系存在,这些大才就可以抽出身来,为梁山下一步的战略方向进行思考。

    张所给花荣这一个大礼物,让花荣笑的嘴都合不拢了,他已经看到如此多的人才加入后,梁山这台机器大步前跨的场景,这批人才的加入,对于极限运转的梁山无疑是久旱逢甘雨。

    完颜部落在达鲁古城一战俘虏了近十万的战俘,这些战俘全部贬为奴隶,替他们耕田、渔猎。

    善于种养的农夫以及身体精壮的奴隶,在各奴隶主眼中是为他们创造粮食的可用之才,而这些不善于种地、身材“孱弱”的手艺人,在他们的眼中就成了累赘的代名词,动辄拳打脚踢,刀棒相加。

    春耕已经接近尾声,春耕完毕,很多奴隶将会无事可做,而这些不善耕作的特殊人才就成了奴隶主们心中最想除掉的眼中钉,有人一煽动,这些“累赘”就被奴隶主们扫地出门。

    正好便宜了梁山。

    看花荣兴奋的样子,张所给花荣来了个好事成双,缓缓说出了他所思摆脱困境的策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