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 风光大葬 (第1/1页)
进到深山里放慢脚步,边走边逛。 此时已是深秋,密林里有各种成熟的果子飘香。 疏桐捡认识的果子摘了不少,丢到空间里去,留着以后慢慢吃。 连续翻过两座山,站在山峰远望,发现里面的大山一座接一座连绵不绝。 沿途打了几只野兔,下到山脚的一处溪水旁,剥洗干净,坐在河畔烤野兔。 林间空气清新,偶尔有不知名的鸟雀在鸣叫。 撕下一块烤熟的兔rou塞到嘴里,疏桐惬意的往草丛上一躺,真是神仙般的日子呀! 几只野兔吃干净,已经日落西山,她这才转身往回走,顺手又抓了一头野猪拎回来。 才走到家门口,就看见古氏站在门口张望。 “小月,你这孩子跑哪去了,这天都黑了,怎么才回来?” 疏桐笑笑,“外婆,我就随便走走,这不是回来了吗!” 进了院子,把猎物丢给管家李寒,古氏才看见她脚下黑乎乎的是头野猪。 惊呼道:“小月!哪来的?难不成你一个人进山了!” 想到儿子下午和她说的话,古氏忍不住又唠叨叨。“小月啊,你也不小了,可不能天天满山遍野的乱跑,姑娘家也该学些针线活计,将来才好嫁人啊!” 疏桐不耐烦的挥挥手。“行了,外婆,我肚子饿了,我们先吃饭吧。” 家里有两个丫鬟,晚饭早就准备妥,就等着她回来。 洗了手,疏桐当仁不让地坐到了主座上,招呼大家吃饭,拿起筷子大块朵颐起来。 古氏和赵守信心里有事,吃的心不在焉。 赵守信下午翻看了疏桐的家当,愣是没看到一毛钱,也没有看到房契地契之类的东西。 心痒难耐,几次想开口问,好歹等到疏桐酒足饭饱,搁下筷子。 赵守信憋不住的开口了。 “小月,我看你那库房里堆的东西也挺值钱的,你个小孩家的也吃穿不了这些,要不大舅帮你拿去换成钱?” 疏桐撇了他一眼,心底冷笑。 “我的饭量大,舅舅也是看见的,那点东西很快就能吃完,剩下的布料首饰放着又不会坏。我暂时不缺钱,没必要换了。” 这不过是赵守信寻了个由头,闻言他带着一丝小兴奋的问道:“小月,你跟大舅说实话,你手里还有多少银子?” 古氏觉得儿子这话问的不妥,连忙替他解释道:“小月,你大舅不是想贪你的钱,他只是怕你大手大脚惯了,存不住钱。” “你现在爹娘去了,孤身一个人,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总要为以后做打算。” 疏桐笑笑,“我知道外婆是为我好,你放心,我手里有银子以后会过的很好的。” 赵守信心痒难耐的追问,“小月,给大舅露个底,你到底有多少钱?” 疏桐歪着头假装想了想,随便说个数,“大概三百两银子吧!” 赵守信一顿追问道:“真的只有三百两?那你怎么会犯傻拿出一千两,那可是真金白银啊!” 乡下地方,千两银票也没法用,昨天一大早,李寒和张得文去镇上把银票给兑换出来,他是一路跟着的,那么多白花花的银子,现在想来赵守信还rou疼呢! “那么多钱啊!你就这么傻了吧唧的给出去了,留下三百两够干什么的!”赵守信说的咬牙切齿。 乡下人一年到头拼死拼活能挣上十两八两就算是多的了。 三百两银子,已经是巨富了,赵守信家里有地,还在镇上开了小杂货铺,这样的家底也值不了三百两啊,可能他奋斗一辈子也不见得能挣上。 若是以前知道疏桐手里有三百两,赵守信早就乐开花了。 可惜这会疏桐随随便便掏出了千两银子,让赵守信的胃口变大了,现在听说只有三百两银子,他有些小小的不满足。 疏桐摆摆手,一脸的不以为然,“钱没了还可以挣。我有把子力气往山里多跑几趟,打猎卖就可以了!” 古氏想到厨房里那头野猪,脸色一白连忙道:“小月啊,你可不要再去往山里跑了,那山里野兽多凶啊!你要是再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呀!” 赵守信在心里盘算了一阵,叹道:“以前你是一个人想做什么都行!如今大舅来了,就不会让你再去受那样的苦。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你应该跟我们回去,舅舅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却也不会缺你口吃的。” 那一千两银票被张家族人盯着,估计是弄不回来了。 眼下先把小丫头给诓骗住了,她手里有三百两,再加上房子和地卖上去也能值个百八十两。 这些也是钱啊!再不下手,回头小丫头手一松又给出去了,那可真是鸡飞蛋打了! 就这赵守信还觉得自己吃亏了! 疏桐不想和他们纠缠这个话题,“这些事情等我爹娘的坟修好了再说吧!” 赵守信低头眼珠转了转,也不再多说什么。 有钱有人好办事,转眼就到了选定的黄道吉日。 早起疏桐穿上一身孝服,在李寒的指引下到了张家祖坟处。 此刻才天际发白,整个望月村的人都到的差不多了,山坡上,请来的道士僧尼已经开始念诵经文,开起了水陆道场。 香烟缭绕,人头攒动,听说了张小月的大手笔,四乡八村的人也陆续过来看热闹,随着时间推移,围观群众越来越多,热闹的好像赶大集。 “哎呀,好大的排场!这得花多少钱啊!”围观的群众有人感叹。 “听说张山娃一家死于非命,想不到后事还能办的这么体面!”有人咂咂嘴。 有知情人说道:“人家有个孝顺闺女舍得掏钱,你要是羡慕,将来也让你家孝子贤孙照着来!” “啊呸!谁羡慕了,老子现在还活好好的呢!死后再风光又如何,老子还要长命百岁呢!”那人佯怒。 “哈哈哈!说的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啊!”人群哄笑。 “一个丫头片子,居然这么舍得花银子给爹娘大办,这张山娃真是上辈子积了大德了。” 当然笑过之后,大家还是羡慕啊! 古人视死如视生!身后事有时候比生存更重要! 许多人家宁愿倾家荡产也要让先人体面下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