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章 坐车的学问 (第1/1页)
杨可不理会包常胜的讽刺,看着王霞,意思是请李炳焱吃饭。 来的时候,陈厂长并没抱什么希望,只是走过场,所以王霞不敢做主请吃饭。 因为王霞没有这个权力,回去不给报销咋办,那岂不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那个时代,请客户吃饭,一般都是厂长。 即便经常跑销售的科长也得有充分理由才可以。 但王霞不能让杨可的努力付之东流,即便厂子不给报销,自己掏腰包也要请。 所以稍微迟疑了一下,坚定地点了点头。 然后道:“李先生,您想吃什么,我们襄平二服请您。” 李炳焱微微一笑,道:“还是按照先来后到吧。” 言外之意是他接受了包常胜的邀请。 杨可以为这是下逐客令了,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 但他认为自己的一番言辞虽然不能马上把李炳焱争取过来,最起码已经给李炳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相信,没人会给李炳焱更大的震撼! 达到这一点就足够了,迟早他会想起自己,想起襄平服装二服的。这一点杨可非常自信。 因为李炳焱给他的资料里显示,订单非常大,不是一两家能吃下去的。 于是站起来,道:“李先生,那我们就不打扰了,以后有机会再合作。” 李炳焱见杨可要走,道:“一起吃吧,然后我要去你们工厂看看。” 四人一听,都非常意外,没想到李炳焱会做出这个决定。 不是在牛庄一带选工厂吗? 这是一个好兆头,杨可绝不能放过这次机会。 于是道:“好的。” 包常胜想拦阻,但又不敢得罪港商,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被这小子耍了一圈不说,还得供他吃饭,真是气死人不偿命啊。 生气归生气,但也没法子,只好装作很大方地道:“小杨,走吧,我请,咱哥俩多喝点。” 杨可笑了笑,道:“那就让包科长破费了。” 必须用话扣死包常胜,让他结账!不然到时候他先撂杆子,就得自己结账了,那可不行。 撂杆子=逃跑。有时候类似撂挑子:甩手不干。 再说了,他兜里只有几十元钱,谁知道这个包常胜去哪里吃,万一去大酒店,到时候他再摆自己一道,自己出不来,岂不是让人笑话掉大牙。 五人出来,省服业务员冯丽还有包常胜的那名中年同事站在门口等候。 按理来说冯丽是要陪同李炳焱一起接待工厂来人的,但是李炳焱喜欢一个人与工厂来人交流。 所以冯丽便没有敲门进来。 冯丽身高大约一米65左右,二十四五岁的样子,长发飘飘,戴着一副近视镜,非常清秀,一身青色职业装,穿着高跟鞋,显得亭亭玉立。 到楼下结完账后,冯丽道:“李先生,您先过去,我向省服汇报一下。” 包常胜并没有出去吃,而是就在牛庄宾馆的餐厅。 打完电话后,冯丽进入雅间。 包常胜点完菜后,问李炳焱喝什么酒。 李炳焱摇头,道:“中午喝酒会影响下午工作,晚上倒是可以喝一点。” 包常胜本意是想在酒桌上拿下李炳焱,没想到对方不喝酒。 一计不成,只好再想计谋。听李炳焱说晚上可以喝一点,马上接过话茬。 “李先生,襄平市和盛京市紧挨着,开车一个小时就到。您考察完襄平二服,可以来我们盛京一服看看。” 李炳焱点了点头,道:“看情况再说。” 包常胜马上求助于冯丽:“冯小姐是省服业务员,应该知道我们工厂的实力吧,在省服也是排得上号的。” 冯丽如实说道:“盛京一服的规模确实很大,距离襄平不远,倒是可以去看看的。” 李炳焱依旧五个字:“看情况再定。” 席间,杨可悄悄让王霞出去给工厂打电话,早做准备。 王霞借故出去方便,不大工夫回来道:“陈厂长已经接到省服通知了。” 应该是冯丽汇报后,服装一科科长秦红梅告诉陈厂长的。杨可心想。 在当时,每个省都有自己的进出口公司,竞争也很激烈。所以省服对客户的服务也是非常周到的。 饭后七人出来。 冯丽上了一辆白色桑塔纳轿车。 桑塔纳是1985年生产,当时价格很昂贵,20多万。 按照人均收入,八十年代中后期人均工资一百多元,现在工资按照2000元计算,那么当年的桑塔纳接近现在的300万元了。 当时还有一个广告词非常流行: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 甚至超过了后来出现的丰田汽车广告的影响力和知名程度: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李炳焱坐在冯丽后面。王霞一愣,小声道:“小杨,你让他坐前面。” 杨可笑了。为啥? 从坐车的位置上来看就能体现时代的变化,对人的影响。 当时,是解放思想的年代,人们都在摆脱禁锢的枷锁,都渴望扬眉吐气。 都想证明自己的存在,以及存在的价值。 所以有头有脸的人坐车都要坐副驾驶座位上,以示突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和高人一等。 这是一种成就感的体现。 也是一种虚荣心的满足。 那些跟班和下属反而坐在后面。 即便两三个人打出租车,也是付车费的那位坐在前面,以显示自己的阔气和统领地位。 而在发达国家,只有那些跟班、秘书才会坐在前面。 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永远是坐在后面的。 而坐在驾驶员后面,则是出于安全考虑。 科学研究表明:驾驶员在遇见危险时,第一个本能反应是自己如何躲避危险,所以驾驶员身后的人安全系数相对高于其他人。 杨可让王霞坐在前面,王霞犹豫了一下,见李炳焱已经上车了,才敢上车。 杨可则是坐在后面,陪着李炳焱神侃。 包常胜可不能白白请吃饭,吩咐中年人按照计划坐大客车去滨城办其他事情,自己带着年轻技术员,开着拉达跟在后面。 很显然,中年业务员是蹭车到牛庄的。 当时盛滨高速(盛京至滨城,全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正在建造之中,还没有开通,所以走的是省道,三个小时才到襄平。 一路行来倒也不寂寞,杨可海阔天空地神侃,并且介绍襄平的悠久历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