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8章 火箭 (第1/1页)
曾鹏海连忙下令自己的部队准备迎战。 辽东军执行命令的效率非常高。 因为之前的几场大战。 辽东军已经见识到了万山城的强大。 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值得他们全力以赴的对手。 所以这几天,辽东军一直都是全力以赴备战。 现在听说万山城的人要来了。 辽东军进入状态的速度非常快。 但是他们再快也没有万山城快。 辽东军人马数量过多。想要统一指挥,需要的时间更长。 好在曾鹏海不愧是军中宿将。 这样的问题,他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他将辽东军分成了几个批次。 第一批次的人人数较少,但是都是机动性较强的部队! 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完成集结,随时投入战斗状态。 这些人是辽东军用来对抗万山城的第一波力量。 之后的几个批次准备时间不一,但是曾鹏海都尽可能为他们准备了充足的时间。 确保他们能用最佳的状态投入战斗。然后再集中全部力量给予万山城最强有力的一击。 这样的办法,确实能在最大程度上解决调度的问题。 但是缺点同样明显。 首先,如果战局进展不利,那么,那些刚刚准备好的部队,就不得不立刻投入战斗。 这样就成了分批次投入作战,很容易变成分批送死。 这样不集中力量在一起发动。 会大大减小敌人在同一时间面对的压力。 敌人就可以像吃长面包一样,一小口一小口,从头到尾把它吃光。 其次,如果第一波投入战斗的部队。 他们不能有效地阻挡敌人。 那么后面还没有进入状态的部队,他们很容易就没有投入战斗的机会了。 所以说,曾鹏海其实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第一批精兵的身上。 当然了,都指挥使大人也不是让自己的士兵硬顶万山城的炮火。 在这几天的时间中,他修建了一座土墙。 虽然这样的土墙不能长时间抵挡炮火的侵袭。 但是他们至少能为曾鹏海赢得一些准备的时间。 也能尽可能减小一线部队的伤亡。 而且在土墙上,曾鹏海还准备了不少盾牌。 这些盾牌就是他们用来对抗万山城火枪的装备。 不得不说,曾鹏海的准备确实很充分! 他的思路是正确的! 盾牌确实很难抵挡火枪的攻击。 但那是在较近的距离上。 曾鹏海这一次虽然打的是防御战。 但跟他之前打过的所有的防御战都不一样。 这一次占据人数优势的一方是他。 而且还是绝对的优势,压倒性的! 自古以来,两军交战,处在进攻态势的一方,就更容易付出巨大的伤亡。 而万山城最不能损失的就是人力。 所以曾鹏海断定,万山城绝对不会轻易发动强攻! 至少在土墙没有被攻破之前。 万山城的人是不会轻易投入攻击的! 在战斗的一开始。 万山城最为犀利的火枪,其实很难发挥作用。 它们最大的作用,也无非就是在远距离sao扰。 那时,他准备的盾牌就能发挥作用了。 如果土墙被攻破,在近身缠斗到来之时。 辽东军也可以丢掉自己手中的盾牌。 这几天,王烨自然也看到了曾鹏海的准备。 但他对此其实并不在意。 他已经看出来了。 曾鹏海的土墙和盾牌都是拖延时间用的。 对方所希望的,也无外乎就是为自己争取足够的时间。 然后再对自己发动最强有力的一击。 可是,王烨的战术恰恰克制了曾鹏海。 或者说他的新装备,正好克制曾鹏海的战术。 在辽东军紧张的目光之中。 万山城的人拿出了一根根疑似黑管子的东西。 辽东军的将士们非常紧张。 曾鹏海更是如此。 之前的经验告诉他,这一次,他很可能又要倒大霉。 万山城的将士们则是一脸的兴奋。 他们都曾经见识过这种武器惊人的破坏力。 这种武器的名字叫黑尔火箭! 火箭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一种战争利器。 它大约在元代或者明代传入印度。 随后,印度人又对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他们将一部分火药筒改为铁质。 还发展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型号。 并且还为它们加上了六米多长的平衡杆! 这让火箭的射程达到了25公里甚至更远! 从17世纪开始,英国人和法国人开始侵略印度。 在1792年到1799年之间,印度迈索尔的铁普苏丹,曾经专门组建过火箭部队抵抗英军。 并且给予了英军极大的伤亡。 英国人征服迈索尔之后,他们得到了迈索尔的火箭制造技术。 那个时候的英国正处在拿破仑战争时期。 他们的快速机动部队急需一种强大的支援火力。 印度人的火箭进入了英国人的眼中。 英国皇家实验室的炮兵上校,康格里夫认为,印度的火箭是一种对抗法军的优秀武器。 他对印度火箭进行了进一步改进。 1805年,康格里夫制造出了一种实用的火箭。 重145千克,箭长106米,直径01米,并且装了一根46米长的平衡杆,射程可达1800米。后经不断改进,射程可达365764572米。 这种火箭有各种型号,装药量从1磅到300磅不等,开始时主要以尾焰燃烧杀伤敌人,后来又配备了爆破弹头。 康格里夫火箭一经装备就广泛在拿破仑战争中使用。首先在布伦攻击了法国舰队,战果不错。 之后,由康格里夫亲自指挥,英国皇家海军向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发射了约25000枚火箭,几乎将城市夷为平地。 1812年来比锡战役时,瑞典军中的英国火箭炮部队用一次猛烈的射击就把一队法军“象蚂蚁堆一样打得星散”。 康格里夫火箭还被应用于美英战争中。1814年,英军用火箭攻击了巴尔的摩附近的麦克亨利要塞,这一场面激发了美国诗人fs基的灵感,在自己的诗篇《星条旗》中写下了“火箭的红光闪耀”。 康格里夫火箭还被用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在此次战争中,英军几乎每次重要战斗都使用火箭,火箭被用于攻击炮台、城市和焚毁清军火攻船。 甚至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火箭也曾造成过无数杀孽。 1860年,通州张家湾一战,蒙古亲王僧格林沁亲率的蒙古骑兵,也曾经在英法联军的火箭下损失惨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