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2章 议和还是招安 (第1/1页)
徐博简心惊的,就是这万山城当真是人人如龙。 如果万山城一万多的人口,都有这样的见识,那可就是一万多实实在在的读书人。 以这些人的本事,做个一县尊长可能都足够了。 只是,他有点想不通,这些人为什么能有这样的见识? 这种水平,别说是他们这些刚刚读书识字一年的人。 就是寒窗苦读十年,也未必能行啊! 很多士子满腹经纶,写得一手的锦绣文章。 但是很多治国的道理,还得是他们金榜题名之后,在官场上打磨一段时间才能明白。 这万山城的人,难道各个是大儒转世不成? 怎么一个个都能有这样的天资? 然而很快,他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他在一处地方,看到了一个公告板。 他看到有很多人在那里议论着什么。 他凑上前去一看。 只见那里写的都是万山城的一些时政要闻。 还有一个名为社论的专栏上,写的都是王烨对时事,以及各种政策的评论。 他这才明白,万山城的人都是怎么拥有那样的见识。 有这样一个人对他们时时提点。 就像一个饱学大儒、官场宿老,手把手的教这些人为官的道理。 再加上他们时时讨论,相互印证,他们的本事增长的不快才怪呢。 他已经可以确定,王烨绝对是有争霸天下的心了。 否则他不会培养这么多的能人。 同样,他也可以肯定,王烨绝对是想要动摇士大夫统治的根基了。 从万山城的百姓讨论的那些事儿就能听得出来。 王烨对士大夫的存在绝对是深恶痛绝。 如果他有能力,绝对会对士大夫下手! 而从现在万山城的情况来看,王烨绝对是有这个能耐的! 他在心里已经暗下决心,这一次回到京城,一定要告知两位相公,这万山城的真相! 让他们无论如何一定要说服皇上,早日除掉这个万山城。 其实他也明白,现在的大梁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士大夫们再这么祸害下去,大梁怕是最多只能撑个二三十年了。 但是,自古以来这样的事儿多了去了。 每到王朝末日,这样的局面都会出现。 士大夫们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简单。 就是各家找人投资,谁能站在新王朝的那一边,谁就能继续荣华富贵下去。 如果没能站队成功,那就只能烟消云散了。 而那些站队成功的,甚至能更加的显赫。 因为分蛋糕的人少了,他们能获得的利益自然就更多了。 不过,在万山城之中,他也看到了对大梁有利的地方。 其一,自然是老生常谈的人口问题了。 万山城虽然富足,但是街面上却显得有些荒凉。 这一点很容易看明白。 另外一个问题,则是万山城的法度。 他非常好奇,万山城为什么那么干净? 万山城的一切为什么那么井然有序? 后来跟刘介一打听他才知道。 万山城的法令居然那么森严? 就连百姓洗不洗澡,还有一个卫生防疫条例来管! “暴秦之法在万山城之法面前,简直就是仁政!” 徐博简在心中不停的腹诽。 他不敢想象,王烨居然连百姓在地上扔垃圾还要管。 “这个王烨恐怕是个法家学子,要不怎么能想出如此繁琐,如此森严的法令?!” “暴秦二世而亡,这万山城的法令尤甚暴秦几倍,如此暴政又岂能长久?” “怕是要不了多久,万山城的百姓就要受不了了!” 这么一想,徐博简的心中就安定了很多。 但是他没有注意到,万山城的百姓对王烨颁布的法令可是非常拥护的。 在徐博简看来,最能证明万山城法令严苛的法令,卫生防疫条例其实是最得百姓拥护的。 因为万山城百姓都从这些条令中得到了实惠。 之前,万山城也出过一次流行病,但是因为卫生防疫条例,整个万山城都平安度过。 为了自家的安康,哪有人会不拥护这些条令呢? 见到包岑正和文泰之后,徐博简感到自己似乎是见到了同类。 他很想知道,万山城的情况,他们两个应该和自己一样看的非常清楚。 他们为什么还能安安心心的呆在万山城呢? 同两人交谈的时候,徐博简特意旁敲侧击的想要打探二人的想法。 文泰说“要说我万山城的政策,在下不敢说是最好的,但是应该是目前我见过的,对百姓最好的了。” 包岑正连忙打圆场“文泰失言,大梁积弊许久。我和文泰都有拳拳报国之心,但却没有救国之能。所以我们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略做尝试而已。” 虽然只是说了这么两句,但是徐博简也已经听出来了。 这两个人应该是他们士大夫阶级的叛徒。 显然,他们应该是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的人。 所以这才投靠了万山城,他们心中所想的,也只是自己这一生的荣华富贵。 至于他们子孙后代的荣华,他们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两人说的“鬼话”,他压根就没有放在心上。 他才不相信他们两个说的是真心话呢。 文泰看出了徐博简对他们的敷衍。 这让他心中非常不快,他想要再跟徐博简辩驳一些什么。 但是却被包岑正用眼神制止了。 几句话的功夫,三人心中已经有了芥蒂。 后面的谈话,完全就是相互敷衍了。 包岑正很快就拿出了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 把该作的礼数做完了,剩下的就交给王烨来解决了。 徐博简在见到王烨之前,心里对于谈判已经非常有底了。 他看到了公告上的内容,其中就有万山城后面的发展规划。 按照那上面的内容来看,万山城确实是准备实现和平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他能谈出什么样的条件了。 徐博简同王烨见面的时候,王烨也没有跟徐博简客套。 他上来就直奔主题。 “朝廷既然想跟我议和,不知道朝廷准备给出什么样的条件呢?” 徐博简连忙纠正。 “不是议和,是招安!” 王烨笑了笑说“如果你们是抱着这样的态度,来和我们谈的,那就不用谈下去了。” 徐博简有些惊讶,在他看来,招安和议和就是个名称问题。 实际上,对两边和谈的内容以及达成的条件都没有任何影响。 他没想到王烨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