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郡城 (第1/1页)
福保村距郡城路途遥远,苏大爷每年进城,要租牛车,天不亮便赶路,傍晚时分才到达。 牛车缓慢颠簸,久坐也是受罪,一家人决定租马车,价格虽贵上一半,却不必早早出门,下晌能到郡城。 沿途是山光水色,水村山郭,苏木大饱眼福,有种出门旅游的轻松感。 行了半日,新鲜感也就过去,一家人又困又乏,于凉风习习中睡去。 随车夫一声响亮的吆喝,马车停在城门下,“到郡城咯~” 一家人悠悠醒来,搀扶下车,娘几个背包袱,虎子仍旧迷迷糊糊,苏世泽便抱着他。 城门高大坚固、碧瓦飞甍,与小城镇的路界截然不同,由此已见郡城的繁华。 远远见城门口站了两人,一华服少年约莫十六七岁,旁跟短褐小厮,正朝这处张望。 走近了,苏世泽认出来,“是幺弟。” 他早些年随苏大爷上过一趟郡城,见到过此人。那年苏二爷病重,起不得身,二房一家就没去,苏大爷便让两儿子陪同。 此人叫苏世泰,是苏三爷的大儿子。苏三爷还有个女儿,叫苏世安,比儿子小上三岁。 苏世泰想是觉来人眼熟,又不甚确定,客气问道:“可是大哥?” “泰哥儿,上回见还是个小娃子,而今已是俊朗少年。”苏世泽惊喜应答。 苏三爷是老来子,比苏世泽大不得几岁,儿女年纪自然小。 “大哥过誉了,这几位想是侄女、大嫂...”他不露声色打量一行人,爹只说让迎大哥,不曾想一家子都来了,那年轻妇人当是他去年娶的新妻。 娘几个笑着见礼,并不多话。 “正是,郡城繁荣,带来瞧瞧。” “原是如此,改日我定带着好生逛逛,”苏世泰似恍然大悟,“一路舟车劳顿,快随我回府歇息吧!爷和爹也等得心急了。” 说着指使小厮帮娘几个拿行礼,带一家子进城了。 夕阳的余晖普洒在这遍眼都是的绿瓦红墙之间,突兀横出的飞檐,高高飘荡的商铺招牌旗号,粼粼而来的车马,川流不息的行人,一张张淡泊惬意的笑容,无一不反衬出郡城的繁荣昌盛。 一家人目不暇接,或懵懂、或惊讶、或新奇、或赞叹。 苏世泰耐心介绍,却也不做停留,直往前走,街市开始冷落,前路分左右,一行人往左去,四周愈发冷清。 见一石桥,横跨南北,碧绿的水面倒映出石桥斑驳的灰影、泛着光斑的瓦片、错落有致的屋舍和古老灰黑的砖墙。 几人穿过石桥,便瞧见东南一角立一处宅院,门楣上方挂着一方灰制匾额——苏宅。 看门小厮见来人,高喝着往屋里报信儿,“人来了!” 虎子悠悠醒来,趴在苏世泽肩头,睁大眼睛,满是好奇,“爹,这是哪儿?” “你三爷家,一会儿虎子嘴甜些喊人,后规矩跟娘后头。”苏世泽将他放下来,仔细叮嘱,虎子到底不是亲生,怕是招不得喜欢。 “我省的。”虎子乖巧立在吴氏旁侧,一脸认真。 进了大门,正中是一条灰色的砖石路直指厅堂,石路两旁栽了几颗铁树。 厅门是四扇暗红色的扇门,此刻正敞开,一中年男子并两妇人、几个丫鬟小厮走出来。 男子约莫三十五六,着一身绿纹黑紫长袍,臃肿的腰间系一条黑色素玉腰带,乌发束冠,一丝不苟。发福的脸上嵌着一双桃花眼,与苏世泰八分相似,应是苏三爷无疑。 旁二妇人,一个年纪稍长,着深兰色罗裙,上绣大朵牡丹,显得富贵。另一位则一身粉红丝裙,腰间系着金丝软罗,腰身纤细,体态丰满。 二人一左一右立于苏三爷身旁,很是亲近,应是正妻沈氏与不知名的小妾。 “大侄,”苏三爷热络迎接,“一路辛劳,一路辛劳,快里边坐。” 说着招呼下人去请老太爷。 入门正对板壁,板壁前放了一张长条案,案前是一张四仙桌,左右配扶手椅,堂中央则整齐摆放对称的几何椅。 各处归置颇讲究,却也陈旧,与主人华丽的穿着形成极大反差。 不懂排场规矩,好在有小厮引导,苏世泽一家也就落座,丫鬟立马奉上茶水点心。 苏三爷一一问起家中状况,又关怀几个侄孙女,十分周到。 一家人如此热情,让苏木产生错觉,像是真真期盼远亲上门做客。 只是宅院的地段和陈旧的摆设,无不显示这家主人并不是大富大贵,可一家人的着装和周到的仆人,又像是过着奢华的日子。 总之,透着古怪。 片刻,有人道,老太爷来了。 侧门,小厮搀着一位瘦高老者走出来,老者虽然满头银发,胡子斑白,却显得精神抖擞。 众人忙起身,作礼。 老者落座后,侧身问向苏三爷,“哪个是我大孙儿?” 苏三爷忙起身,亲自领苏世泽至堂前,“这便是。” 一番做派,苏世泽有些惶恐,忙作揖,喊人,“爷。” 苏老太爷眯着眼睛看他,微微颔首,是个老实人。严肃的面上,露出一丝笑意。 “早听你爹道,去年开了作坊,还修院子、买田地,甚是欣慰。祖上庇佑,咱老苏家出官又出商,儿孙得福啊!” “是!”苏世泽不会讲好听话,只规矩站着,应声附和。 “只是,世泽啊!士农工商,做商人虽好了吃穿用度,品级却是下等。好在有你三爷,往后于两个丫头相人家,拿出这层关系,才能找到好归宿。郡城离家虽远,你叔侄关系却亲近,往后多走动走动。” “是,我省的了。” “爹,大侄一家赶一天路,已是劳累,若不先让他们歇歇,吃点东西,晚些再来同您叙旧。” 苏老太爷瞥了儿子一眼,笑道:“倒是,吩咐下去备些好菜,仔细招待。” 话落,旁伺候的小厮便领着一家人往侧门去,侧门外是一条窄小的长廊,长廊一侧是砖墙,一侧生着葱郁的绿植,到头便是厢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