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乱(上) (第1/2页)
上来的是一大团人,看着约有二十上下,当先一人,穿着青色的宋服,头上也不过是简单的结成椎髻,用布带束着,全身上下,并无一件名贵之物,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家境普通,竭力维持体面的读书人。 但看他的气势,却并非如此。 他此时正用手中的折扇,左右环指,对身边的人朗声道:“看这百二山河!” 所谓百二山河,段誉是知道的。 大理国京城阳苴咩城背靠苍山,面朝洱海,坐西朝东,而连接最北面的龙首城和最南面的龙尾关之间的大道长一百二十里,故常把百二山河代指京城。 但他有些看不惯那家伙的架势,那家伙的架势,分明是指点江山的架势。 我刚刚才指点了一番好吗? 更别说那家伙的指点,可比自己刚才要有派得多,他不过才这么说了一句,他身后的那些人,那些看起来就非富即贵的人,一个个马上争先恐后的附和,什么“如画江山,”什么“正是我辈奋起之时”等等。 一个家境普通的读书人,哪怕是才情出众,也断不会有这么多人拍马屁。 更别说,一个家境普通的人,又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上得了五华楼? 以及,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在上来之后,见到段誉这个太子在此,又如何能不能赶紧来见礼? 他现在在那里,却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品评风光,不,品评江山,所以,这货,定不简单。 段誉看了马平一眼。 马平一张小脸涨得通红,段誉这个正主都还没怎么样,他看起来却已经气得不行。 见段誉看来,小声说道:“那是丞相大公子明清,还有,四公子智昌也在,” 嗯,不愧是贴身的人,知道我此时想知道什么。 也是,这样的时候,能上来的人,除了自己的皇帝老子,也只有高家的人。 段誉在他头上拍了拍,“别生气,这没什么,” 他顺着马平的目光看过去,另一个穿着套紫色长衫——嗯,这是个闷sao的货,但身姿挺拔似有军人气质的家伙,正在狠狠的瞪着自己,那样子,就像是他有什么珍贵的东西被抢,而抢人的,正是他这个大理国的太子一样。 他摇了摇头,切,你有什么东西是我想抢的?本太子想要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在董佳提出那个问题之后,他情绪本来就有些不高,这时再被他们一搅,就更是烦躁。 他转身懒洋洋的坐上高椅,对着那边挥了挥手,“马平,让他们过来,” 他虽然叫马平别生气,但看来马平也做不到,他此时带人把那群装13装够了的人拦在那里,不让他们过来。 上来的时候不抓紧拜见,现在想拜见?对不起,没那么便宜的事。 这孩子! 段誉又朝那边叫道:“两位贤侄,快过来,” 快过来,叔叔疼你。 高明清听到段誉的话,很是楞了一下。 高泰明这个侄儿,比姑姑高升洁都要大,作为高泰明的大儿子,他当然比段誉要大得多,就连他们四兄弟中最小的智昌,也比段誉要大一截。 虽然在辈分上,段誉确实是他们的叔辈,但此前,他可从来没有这么大剌剌的叫他们贤侄。 更别说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 他此时比他老子更清楚的觉得,这小表叔,是真的有些变了。 但是,他还不好发火。 高泰明四个儿子,大概来说,有三个模样。 作为庶出的大儿子,高明清一向给人的印象,就是醉心学问,且为人忠厚,也许是因为书读得太多,故而有时有些古板。 老二明量和老三,也就是高泰明嫡子明顺,是一挂的,都是为人圆融的八面莹澈之辈,可谓是二惠竞爽,只是,还是嫡子受宠。 高明顺当前已经是侍内官,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副丞相,可见高泰明是把他当成接班人来培养。 而高明量,明面上的差使,不过是在万爽帮着参赞而已。 至于四儿子智昌,则是信奉“功名只待马上取”,所以最是热衷于军事,目前已经独领一军。 高明清此时明明被段誉那一声“贤侄”,给憋得不行,但是为了维持住自己的人设,不得不当作没事人一样,收起折扇,远远的朝段誉这里行了一礼。 他身后跟着的那些原本见到段誉在这边,却无动于衷的人,此时也都跟着行礼,只有一个人,依旧像一根木头桩子一样的竖在那儿,那当然是高智昌。 只是,段誉发现,他此时好像不是在看自己,而是在看董佳,那眼神中,有火气,也有……怜惜? 怜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