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86章 少林武功 (第2/3页)
里,不知所归。看心经的注解,那就迷上加迷,头上安头,更乱了。所以说佛法是世界上最艰深难懂的学问。 佛法修炼就是三个字“无所得”,放下一切。所有的法门和世界智都是教你如何得,只有佛法教你如何放下。你要心里有牵挂,你就怕失去,你就有恐怖,你要有恐怖,就不能达到究竟解脱。层层推理,所以说佛法是非常严谨的一门学问。 心经是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说法,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佛会中。而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观见五蕴自性皆空。 尔时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乐欲修学者,当云何学?于是有了心经这一部佛经出世。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名观世音,果地圆满之后名观自在。 《心经》解得好的有元音老人的《心经抉隐》,但是篇幅很长,大家不一定有这个耐心看下去。但是如果你能看完,你就基本能够了解佛法是怎么回事。 有些人对于心经乱解一气,把“空”解作空间,虚空,误人误己。憨山大师的《心经直解》很不错,篇幅更简洁,我们一起来看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 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 谓生死苦趣,犹如大海,而众生情想无涯,无明不觉,识浪奔腾,起惑造业,流转生死,苦果无穷,不能得度,故云此岸。惟吾佛以大智慧光明,照破情尘,烦恼永断,诸苦皆尽,二死永亡,直超苦海,高证涅槃,故云彼岸。 所言心者,正是大智慧到彼岸之心,殆非世人rou团妄想之心也。 良由世人不知本有智慧光明之心,但认妄想攀缘影子,而以依附血rou之团者为真心,所以执此血rou之躯以为我有,故依之造作种种恶业,念念流浪,曾无一念回光返照而自觉者。日积月累,从生至死,从死至生,无非是业,无非是苦,何由得度? 惟吾佛圣人,能自觉本真智慧,照破五蕴身心,本来不有,当体全空,故顿超彼岸,直渡苦海。因愍迷者,而复以此自证法门而开导之,欲使人人皆自觉悟,智慧本有,妄想元虚,身心皆空,世界如化,不造众恶,远离生死,咸出苦海,至涅槃乐。 故说此经,经即圣人之言教,所谓终古之常法也。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菩萨,即能修之人。 甚深般若,即所修之法。 照见五蕴皆空,则修之之方。 度一切苦厄,则修之实效也。 以此菩萨,从佛闻此甚深般若,即思而修之,以智慧观,返照五蕴内外一空,身心世界洞然无物,忽然超越世出世间,永离诸苦,得大自在。 由是观之,菩萨既能以此得度,足知人人皆可依之而修矣,是故世尊特告尊者,以示观音之妙行,欲晓诸人人也。 吾人苟能作如是观,若一念顿悟,自心本有智慧光明,如此广大灵通,彻照五蕴元空,四大非有,有何苦而不度?又何业累之牵缠?人我是非之强辩,穷通得失之较计,富贵贫贱之可婴,心者哉。此上乃菩萨学般若之实效也。 言五蕴者,即色受想行识耳。 然照乃能观之智,五蕴即所观之境,皆空则实效也。 【舍利子。】 此佛弟子之名也,然舍利亦梵语,此云鹙也,此鸟目最明利,其母目如之,故以为名。此尊者乃鹙之子也,故云舍利子,在佛弟子中。居智慧第一。 而此般若法门,最为甚深,非大智慧者不能领悟。故特告之,所谓可与智者道也。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正对鹙子释前五蕴皆空之意。 而五蕴中先举色蕴而言者,色乃人之身相也,以其此身人人执之以为己有,乃坚固妄想之所凝结,所谓我执之根本,最为难破者。 今入观之初,先观此身四大假合,本来不有,当体全空,内外洞然,不为此身之所笼罩,则生死去来,了无挂碍,名色蕴破。色蕴若破,则彼四蕴可渐次深观,例此而推矣。 而言色不异空者,此句破凡夫之常见也。 良由凡夫但认色身,执为真实,将谓是常,而作千秋百岁之计,殊不知此身虚假不实,为生老病死四相所迁,念念不停,以至老死,毕竟无常,终归于空。 此犹属生灭之空,尚未尽理。良以四大幻色,元不异于真空耳,凡夫不知,故晓之曰色不异空,谓色身本不异于真空也。 空不异色者,此句破外道二乘断灭之见也。 因外道修行,不知身从业生,业从心生,三世循环,轮转不息,由不达三世因果报应之理,乃谓人死之后,清气归天,浊气归地,一灵真性还乎太虚。 苟如此说,则绝无报应之理,而作善者为徒劳,作恶者为得计矣,以性归太虚,则善恶无征,几于沦灭,岂不幸哉。 孔子言曰:游魂为变。故知鬼神之情状,此正谓死而不亡者,乃轮回报应之理昭然也。而世人不察,横为断灭,谬之甚耳。 然二乘虽依佛教而修,由不达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了生死如幻如化,将谓三界之相以为实有,故观三界如牢狱,厌四生如桎梏,不起一念度生之心,沈空滞寂,沦于寂灭,故晓之曰空不异色。谓真空本不异于幻色,非是离色断灭之空,正显般若乃实相真空耳。 何也?以般若真空如大圆镜,一切幻色,如镜中像,苟知像不离镜,则知空不异色矣。此正破二乘离色断灭之空,及外道豁达之空也。又恐世人将色空二字话为两橛,不能平等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