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小妖精怪(上) (第1/1页)
被贵妃娘称为孽子的赵承瑾对此无知无觉,正兴高采烈的骑墙头上。 没错,堂堂六皇子真的骑在别院的墙头上。在茂密的梧桐树枝叶的掩盖下,窥视。 全安被丢在前院,跟着他的只有一直在这里监视的默五。 虽然默五自己习惯了各种姿势的窥探,等看到高贵冷傲的六皇子骑墙,他还是非常的接受不能。 赵承瑾哪里会在意别人怎么想,一心一意骑墙。满心满眼都被院里那个小刁丫头占满。 两个月未见,原来病歪歪的气色变的红润润,欢蹦乱跳,笑靥如花。 哼!好好的皇子待遇不消受,野丫头一样倒是活得劲儿劲儿的。 瞧瞧,穿的那是什么衣服?干得是什么事?没规矩!没规矩! 院子里,玩得正嗨的筱筱,压根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批得体无完肤。 她梳了个包包头,用浅粉色的绸带扎住。 上身穿着鹅黄色短衫,襟前绣着两只翩翩欲飞的小蝴蝶。 这是姜嬷嬷按着她说的样子做的,就像现代一字领的套头体恤。 下面嫩绿色灯笼裤,裤脚处绣了一枝木槿。 脚上穿着粉红色缎面小鞋子。呃,此时正沾了不少泥土。 一身衣物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却被寥寥几处绣工,点缀的别致灵性。 使这个全身无一饰物的小人儿,宛如精灵。 布料颜色什么的都是那些糙汉子的审美,没法选择。 手巧的姜嬷嬷就尽量选还算配得上的,然后绣上一些花草。 筱筱不愿意她点灯熬油的,熬坏了眼睛。 就出主意,让她把那些不能穿的衣服上的绣花剪下来,绣补到新做的衣服上,不仅省事,还挺有立体感。 果然新奇别致。 天气湿热,一会衣服就汗湿了。筱筱心疼姜嬷嬷一个劲儿洗衣服,加上热,也不愿里三层外三层的穿。 院里没有别人,她就只穿一套改良版的现代夏衣,天天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开始姜嬷嬷还有劝,后来对她也就百依百顺了。 两人一天的生活,首先睡到自然醒,当然,自然醒的只有筱筱。 姜嬷嬷习惯早起,或是清扫,或是洗衣做饭。 等筱筱起床洗漱,两人吃饭。 然后两人通常是去池塘边,那里有姜嬷嬷新开垦的一小块菜地。 姜嬷嬷整理菜地,除草浇水什么的。 筱筱就在一边玩,有时挖点野菜,有时也帮着浇水。 说是浇水,其实还是玩。 姜嬷嬷为了哄她开心,用竹片做了个小扁担,一头挂一个拳头大的小水罐,怕竹片硌她的皮rou,还用厚棉布缠裹密实。 筱筱正挑着那个小水罐,吧嗒吧嗒来回来的运水。 先从小池中舀出,再挑到小菜地倒掉。 玩得兴起,一边挑着水罐,一边还用小脚打拍子踩点儿,唱起歌。 清脆的童音,怪怪的调子,歌词更是离谱,居然是: 太阳对我眨眼睛 鸟儿唱歌给我听 我是一个努力干活儿 还不粘人的小妖精 别问我从哪里来 也别问我到哪里去 我要摘下最美的花儿 献给我的…… 唱到这儿,把从草丛采来的蒲公英举到姜嬷嬷眼前,接着唱:“献给我的好嬷嬷!” 姜嬷嬷停下手里的活计,含笑蹲身,方便她把花插到自己的发间。 开心的夸赞:“洛洛才是最好的囡囡!比菩萨跟前的……” 筱筱知道接下来的比喻,对被现代人玩坏的玉女两字很不受用。 忙接口:“我才不和菩萨跟前的比呢,我就是嬷嬷跟前的好囡囡!” 姜嬷嬷的眼圈有点发烫,连连点头。 喃喃自语:“大慈大悲的菩萨,能陪洛洛这一段,我死也瞑目了。” 筱筱忙用去捂她的嘴,还急急说:“嬷嬷不说这话,洛洛一辈子都和你在一起,不是只有这一段的。” 姜嬷嬷笑中带泪,不断的应好。 自从筱筱得知姜嬷嬷的身世,对她就放下了戒心。 也明白了她为何会对自己这么发自内心的怜惜。 进而真的和她产生了相依为命的感情。 在这个架空的时代,因为前朝皇帝昏庸暴虐,民怨四起,暴乱不断。 结果一个统一的大国分崩离析,多年的群雄逐鹿,现在主要分成三个大些的国家。 西、北、中部地区都是筱筱所在的赵国,占地最大,实力相对最强。 王泽楠的结拜兄弟高寒,属于最弱的高国。 地处最东面,两面临海,其余大片是和更彪悍的契丹人比邻。 两国间大大小小的战事不断,关系敌对,极为紧张。 虽然剩下一小段才与赵国接壤,却自来就与赵国关系良好,甚至有点依附与赵国。 否则身为两国人的王泽楠和高寒,也不会那么轻易结拜并来往。 而姜嬷嬷竟是陈国人,陈国占据南部,与赵国接壤的边境线最长。 两国几乎势均力敌,关系微妙,表面友好,却互相提防。 时有龌龊摩擦,只维持面上的和平。一旦平衡打破时,便是你死我活。 这三个国家各有优劣,各有千秋。 筱筱从大人们的言谈中总结出来,陈国重文,高国重武,赵国发展比较均衡。 而从女子地位上看,高国女子地位最高,不太注重男女大防。对女子也没有太多礼教束缚。 赵国的礼教稍微多些,却远远不及陈国的女子地位那么低。 陈国男尊女卑最严重,礼法森严,男女授受不亲,对女子束缚得很严苛。 姜嬷嬷出生在陈国一个书香之家。 出生时已经开始家道中落,好在久无子嗣的父母,并未因她是女孩而不重视,对其甚是爱宠。 不幸的是,在她7岁时,亲生父母因病先后离世。 她被养在叔父家,寄人篱下,倍受白眼。小小年纪就像下人一样帮着做活。 在她十二岁时,有次出门卖绣品,被贪玩的堂兄带迷了路,险遭拐卖。 虽很快被熟人救下,回家后,却被人风言风语,谣传她失了清白。 叔父叔母不问青红皂白,以怕影响到自家女儿的名声为由,把她远远的丢到她舅父家。 她舅父家靠近赵国边境,日子过得很是清苦。 虽然舅父母不说什么,她也不想多拖累他们。 刚满十四岁,她就匆匆嫁人。 因为年纪小,一直没有生育,被婆家嫌弃。 后来终于有孕,产下一女,却越发不被婆家待见。 在陈赵两国发生冲突时,婆家一家人逃难,为了减重加速,竟把她母女丢弃在山路边。 当时姜嬷嬷是被推下车的,正好一头撞在山石上,昏了过去。 等她醒来时,不满周岁的女儿已经冻饿而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