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二十四章 长河的三架马车 (第2/2页)
的事。 可惜李东重生的太早了,并没有看到价格崩盘,所以他自始至终都是只进不出,自己被自己给坑惨了。 不过他囤积的时间早,花费的成本比较低,亏损的也只是纸面上的财富,总体说来,还是大赚的。 而且,既然选择了看好X金属的未来,如今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现在公司仓库里,总共囤积了多少红色陨石了?” “48.18吨。” 这个数字,柴胡记得很清楚,因为即便是记 错了小数点后的某个数字,都是上亿元的差距。 48.18吨,如果按照目前的市场价,仍然有差不多6900亿的市值,这也是为什么绿能公司每年巨亏几十亿,却依然能够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 “还不错,继续收集吧,我就不信了,这X金属真的就一点作用都没有。”李东苦笑道。 “知道了,李董您的眼光全公司都佩服的紧,我会通知下去的。” “辛苦你了。” “这是我应该做的,不过李董,集团是不是应该划分一下子公司的排名顺序,集团人力终归有限,我建议区分管理。”柴胡趁机建议道。 这个建议很及时,长河集团如今旗下有9家子公司,就这还不算那些分公司和分厂,全部职工加在一起,都快接近10多万人了,管理起来确实很困难。 李东考虑了一下,觉得有道理,于是说道: “嗯!我看这样吧,把绿产农业、益东生科和绿能新材料当成集团的核心产业来经营,它们才是拉动集团未来发展的三架马车。 至于其它的子公司,就不要管的太紧了,稍微放松一下也有好处,不过该有的监督,一样不能少。”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抓大放小,给予职业经理人充分的信任,才能让他们尽的施展自己的才华,进而为公司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柴胡并没有提出异议,首先绿产农业是粮食生产企业,粮食是根本,说它是核心产业也无可厚非; 其次,绿能新材料虽然是个赔钱货,但毕竟体量摆在那里,价值近七千亿的固定资产,而且还是高科技行业,肯定会引起重视; 第三,益东生科虽然体量没有其它两家拆分开来的公司大,但它毕竟掌握有核心技术,而且潜力还不小。 “我明白了,过几天集团就会重新拟定今年的运营方案。” 李东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老板,我们到了!” 这时候前面开车的保镖突然开口道。 “走,我们下去再说。” 两人推开车门下来后,李东发现他们的车子停在了一处小矮坡上,面前就是一片巨大的工地。 挖掘机,吊机,运输水泥钢筋的卡车等等工程车辆,随处可见。头戴荧光工帽,仿佛蚂蚁般勤劳的工人,来来往往,穿梭不停。 看着眼前火朝天的场面,即便是已经人到中年,渐沉稳的李东,也感觉到一阵血沸腾。 “老柴,这里是?” “港口的第三期工程,这里是深水码头。” “这么惊人的建筑场面,我还是第一次见!”李东感叹道。 他平时基本上都待在总部,很少会亲临施工现场,就算去,也只是开工仪式时做个样子。 “三期工程总建设用地1500亩,即便扣除500亩的备用土地,剩下1000亩土地,看起来也不小了。” “李董,要不要下去看看?” “算了,我又不懂工程,顶多也就是走马观花的看一遍,还是别耽误大家的工作了。” 在工地待了大半个小时,听取了管理人员的汇报,总体而言,虽然冬季施工非常困难,但魔都政府那边有硬要求,他们也只能咬着牙上了。 回去路上,李东和柴胡两人又聊起了家常。 “马上就节了,准备怎么过?” “大概会回一趟老家。” “京城啊?那边可冷了,记得注意体。” 柴胡点了点头,“李董,您呢,还回南安吗?” “大年三十肯定是回不去了,绿产农业和巢湖厂区准备联合搞个节联谊晚会,我这个大老板,肯定是要参加的。”李东回答道,即使是居高位,有时候也是不由己。 “哈哈,看来李董要当媒人了,不知道能凑成几对?”柴胡打趣道。 “到时候每凑成一对,我都发个大红包,保证成功率高。”李东“沾沾自喜”道。 “有钱果然可以为所为,钦佩钦佩!” “哈哈哈……” 李东在魔都一直待到了腊月二十八,然后他又在庐州待了三天,参加了绿产农业和巢湖厂区之间的联谊晚会,并且如约在现场发了一千多万元的红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