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三十二章 《娓娓道来》(2) (第1/2页)
记者:“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奇摩子应该不是黑人吧?” 李东:“呃,我这是为了烘托气氛。” 记者:“好像有点用力过度了!” 李东:“夸张也是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 记者:“很有……想象力,谢谢李同学接受我们采访。” “哈哈哈……” 于娓娓捂着嘴偷笑,现场观众也是欢声雷动,实在是李东的装扮太雷人了,也不知道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谁年轻时没中二过,于女士,给个面子,后期能不能把这段给剪了?”李东紧张的尴尬癌都犯了。 “这个我说了可不算,你得问导演。”于娓娓故意推脱道。 有了这段视频,至少可以增加两三个百分点的收视率,她怎么可能会轻言放弃。 于是,李东只好转头朝后台喊了一声:“王导?” 王导耸了耸肩,双手一摊,做了个莫能助的表,他虽然是栏目组的导演,但于娓娓的话语权丝毫不比他弱。 再说了,为了收视率,这个锅他背的心甘愿。 “遇人不淑啊!” 李东无奈苦笑,感觉自己的一世英名要毁了。 “李董,话不能这么说,所谓冤有头债有主,以我这十几年的从业经验,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那个记者绝对没安好心,他这是故意拿你的黑脸来做文章呢!” “……” 这一段混科打岔过后,访谈正式进入了主题。 “李董,我们大家都很好奇,当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您想起了做农家乐?”于娓娓问道。 李东略微考虑了一下,解释道:“说起来这是一段伤心往事。当时,我的前女友刚刚因为车祸去世了,我想摆脱魔都这个伤心地。 刚好有朋友在庐州创业,他联系上了我,问我有没有兴趣一起干,我一想到可以离开魔都,便顺口答应了下来。” 李东编的理由,还是以前唬弄李爸李妈的那一,反正都末世了,朋友们也大多失联,他也不怕露馅。 “抱歉了,提起了李董的伤心事。” “没关系,十几年前的事,都过去了。” “好吧,下一个问题。在绿产农业的创立初期,你们自营的种植基地,无论是前期的建设工作,还是后来的生产设备。 都是你们隔壁的长河湾种植基地一手包办的,这其中是不是涉及到了一些内幕交易?” 于娓娓问了个相当尖锐的问题,毕竟以当前长河集团的体量,若非有人bī)着媒体挖根究底,恐怕没有媒体会这么做,影响太恶劣。 严重一点,这可能是政府暗中授意的,是 准备收拾长河集团的前兆。 好在双方事前沟通过了,李东也做足了准备。 “这个我可以保证,长河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绝对没有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 当初之所以有这个项目,还是长河湾种植基地主动提出来的,要说‘交易’,他们就是想借此,解决驻军家属们的就业问题。 而我当时由于误打误撞,累积了一些基础,也想把事业做大做强,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这才有了后来的绿产农业。” “听说你们长河集团还是拥军企业?”于娓娓送了个助攻。 “是的,我们集团底下有超过三成以上的员工都是军属,在庐州,几乎每两个军属,就有一个在我们集团工作。” “能告诉我,你们集团总共有多少员工吗?”一个省会城市的驻军,少说也有几万人,也难怪于娓娓会好奇。 “据我所知,目前所有子公司加起来,大概有18万人,还有我们的产业链,如果全算在一起的话,这个数字可能还要向上翻一倍。” “哇,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于娓娓惊讶于事实,台下观众也不自的鼓起了掌声。 “啪啪啪——” “说到这里,我要代表我们的全国人民,问一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首富先生,您这个首富到底有多富?换而言之,您有多少家?” 李东头皮发麻,就知道这个问题避免不了,他组织了一下语言,“这个,由于长河集团不是上市公司,具体的市值不好计算,我只能说一个大概数字。” “是多少?”于娓娓追问道,现场观众们也纷纷竖起了耳朵。 “不超过一万亿!” “什么?这是多少钱?”于娓娓一时没反应过来。 李东心虚道:“大概九千多亿吧!” 他在拼命压低自己的家,不过红色陨石摆在那里,加之最近价格又涨了不少,这个是做不了假的,所以压的幅度有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