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五章 煤与电 (第1/2页)
“砰砰砰……” 这里是悉伲盆地的N-02号矿区,经过了半个月的等待,勘探工作终于开始了。 煤炭是古代的植物“遗骸”在密封环境中,或者是空气不足的况下,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而变质形成的。 按形成阶段和炭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泥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种。 据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古人一般通过观察地面土色及植物生长况寻找煤矿。 而在现代,人们勘探煤矿首先要从地质理论上分析是否具含煤地层,然后在地面上打一些探井,取出的岩石岩心直接看煤层位于什么深度,有多大厚度,是否具有开采价值。 通过一定数量的探井,再结合相关高科技物探技术,计算该地区煤炭分布况和储量,然后再制定详细的开采方案。 眼前的这台钻探设备,是东非能源刚从国内采购的新一代钻探车,重10吨,最大钻探深度为2000米,应付悉伲盆地足够了。 今天,正在这里打下第一口初探井。 “要是能直接露天挖就好了。” 一旁的保镖感叹道。 李东看了保镖一眼,微笑着摇了摇头。 虽然他两辈子掌握的知识,都跟煤矿勘探八竿子打不着。但为了参加这一次的奥洲煤矿竞标,他也恶补了不少煤炭方面的知识。 根据现有的统计资料,即使在极少数煤炭资源充沛的地区,直接露头的煤矿,也是十分罕见的。 而且,随着全球各地的煤炭资源越开越少,矿井挖的越来越深,地点也越来越偏僻,露头煤矿的概率更是几近于零。 奥洲这边还算好的,露天煤矿的比例超过一半,而大夏本土,这个比例只有可怜的3.3%。 “小杨,今天是我们出来的第几天了?” “第二十四天。” 李东点了点头,“都快一个月了!” 三天前,他汇合了东非能源的勘探队,一块来到了距离悉伲城区150公里之外的N-02号矿区。 一部分原因是他没见过煤矿勘探,打算看个新鲜,同时显示自己对矿区的重视程度。 更多的还是为了躲避那些打着各种旗号上门扰的能源公司的高层。 现在奥洲煤矿资源,是全球能源界都在密切关注的超级大蛋糕。 毫无疑问,能在这个大蛋糕中分到最大一块的,只可能是大夏的能源公司,尤其是国企巨头们。 只是现在刚开发没多久,奥东省政府也才刚刚运转,基础设施有些跟不上,这才决定分批拍卖煤炭矿区,但距离大餐开始也没有多长时间了。 “你那里积累的邀请函,现在有多少了?” 站在李东右侧,一黑色羽绒服的杨克义很快答道:“目前一共有12份!” “都有哪些公司?”李东继续问道。 “埃克森美孚、壳牌、雪弗龙德士古、道尔达、白海原油……新扶桑煤炭株式会社,山特维克集团。” “山特维克?” “是的!” “有意思,我们不是明确拒绝他们了吗?” 因为要和西门子合作建发电厂,东非能源在招标会结束的第二天,就通知了乔治·亚理斯,双方已经没有了合作的基础。 杨助理略微回忆了下,“他们想和咱们在非洲进行合作。” “非洲?坦桑利亚?”李东若有所思,“这还真是锲而不舍啊!” “那要不要接受邀请?” 李东沉思片刻后,挥了挥手,“算了,把邀请函转交给张总吧,让他自己决定。” “知道了。” “对了,西门子的那个发电厂项目评估的怎么样了?” “这是我们收集到的所有资料,项目确实是真的,而且在年初就动工了,目前大概完成了35%,预计明年五月份完工。” 李东神一动,迅速从杨助理手里接过文件看了起来。 “风险呢?大不大?” “总体来说,不算大,我们估算了最坏况,就算是真的发生了战争,以歐盟的军事实力,完全可以保证发电厂的安全。” “国内方面呢?” “信息服务部那边还没有更准确的回复。” 信息服务部是集团旗下的一个独立部门,它直接对李东负责。主要任务是搜集全球的经济、政治和商业报,为李东的所有决策提供支持。 它有点像企业报部门和智囊团的结合体。 尤其是在当下这种社会环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没有普及的手机通讯,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信息交流相对比较落后,这就加更凸显了报工作的重要。 在经过三四年的发展后,如今这个部门已然是拥有100多名正式员工,编辑档案超过10万份的要害部门。 不过,比起那些老牌家族和商业巨头,它依然有很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